季羡林留德回忆:德国导师给我的严谨师承
我完全以教授为榜样,对学生要求严格。等到我的学生当了老师的时候,他们也都没有丢掉这一套谨严细致的教学方法。教授的教泽真可谓无远弗届,流到中国来,还流了几代。我也总算对得起我的老师了。
蔡元培出长北京大学的前前后后
蔡元培出长北大“是孙中山支持”的,以及蔡元培“在北京大学的工作,是革命党隐伏在北方文化教育方面的一着棋”之类的说法,就长期在学术界流传,而这类说法,与历史的实际是否相符?
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说
纯粹之美育,所以陶养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纯洁之习惯,而使人我之见、利已损人之思念,以渐消沮者也。盖以美为普遍性,决无人我差别之见,能参入其中。食物之入我口者,不能兼果他人之腹;衣服之在我身者,不能兼供他人之温,以其非普遍性也。美则不然。
邓小平拍板:今年还有时间,那就坚决改嘛!把原来的报告收回来……
邓小平看到依然苛刻的政审条件,极为生气,先严厉批评了刘西尧,接着连说3个“繁琐”,大笔一挥全部勾掉,“政治历史清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劳动、遵守纪律、决心为革命学习,有这几条,就可以了”。
《教育杂志》:见证中国近代教育的艰难与曲折
《教育杂志》创刊于1909年 2月,终刊于1948年12月,历时近40年,共出版33卷382期。它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创办并发行,是我国近代历时最长、影响深远的教育类期刊之一。
[演讲]钱穆1963年新亚学校开学演讲
我前面曾说:我在新亚此十三年中,学问是退步了。或许诸位可以说:我虚心或过谦。但,我总不能说我的做人退步了;因每一人之学问可以停滞不长进,但论人格,却只能进,不能退。又且此种进步,只有自己一人知,不能为别人知。
康德谈启蒙
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当其原因不在于缺乏理智,而在于不经别人的引导就缺乏勇气与决心去加以运用时,那么这种不成熟状态就是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了。
最早的官绅合办女学堂——北洋女子公学
北洋女子公学是河北师范大学的前身学校之一,她创建于1904年10月23日,校址在天津河北三马路。学堂监督傅增湘,总教习吕碧城。这是一所典型的官绅合办公立女子学堂,开我国公立女子学堂创建之先河。
覆巢之下无完卵,文革教师多批斗
距离当时已近半个世纪了,这些事不是个别人的,而是普遍的,当然名人们可能受到的屈辱、磨难更大些,但是普通百姓人家也没有好到哪里去。没有名人、没有显贵,这只是普通中学的几位普普通通的老师的遭遇和命运,也许可以作为那段历史时期广大知识分子的缩影。
资中筠:我们那时候上学
资先生在21世纪教育研究院举办的沙龙上中说:“很多人都觉得我们的教育出了问题。我最近碰到郑也夫先生,他写了很尖锐的一本书《吾国教育病理》,批评中国当前教育。 教育应该回归人性,应该引发孩子自然的创造力,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我觉得现在的教育很不自然。”
民国时期知识分子的月薪
1917年,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北大学生由本、预科350人扩大为一千三百多人。当时的正教授分为六级,依据《国立大学职员任用及薪俸规程》,从一级到六级的月薪分别为400银圆、380银圆、360银圆、340银圆、320银圆、300银圆;级别较低的讲师月薪从2~5银圆视情况不等。
在线教育的“先驱”:可汗学院
可汗学院是由孟加拉裔美国人萨尔曼•可汗创立的一家教育性非营利组织,主旨在于利用网络影片进行免费授课,现有关于数学、历史、金融、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学等科目的内容,教学影片超过2000段,机构的使命是加快各年龄学生的学习速度。
中国语境下的“杜威”:朋友、恶魔与旗帜
“约翰·杜威的中国化”这个论题,是教育学西学东渐的一个典型事例,也一样是一个在转换中伴随着矛盾的过程。在杜威1919年到1921年为期两年的访华之前,产生了大量的中文文献,提纲挈领地论述实用主义教育,及其具体的教育理念。
无情的批评者——美国高考改革的背后
学生们鄙视SAT不仅是因为它带来的强烈焦虑感,它是阻碍他们进入自己梦想中的大学的最大障碍,还因为他们不知道能从这项考试中得到什么。他们认为这项考试玩弄了一些巧妙的花招,提出的问题在高中课程中极其罕见。由于每做错一道选择题会倒扣1/4分,因此,学生们需要花时间去分析以决定要回答哪道题和弃答哪道题。
德国二战教育的诚意:“不能让这样的事情再发生”
德国的二战教育,可以说是无孔不入,不只是课本或者课程的内容,而且教师平常的态度、举例、分析,稍有机会,就会有意识地、自然而然地帮助学生去追忆二战时期,德国发生的往事,焦点是希特勒对犹太人的纳粹大屠杀(Holocaust),主题是“不能让这样的事情再发生”。
百年前的女子学堂
女子学堂在封建社会时期从私塾中衍生,是指针对社会上层或生活富足家庭教授女子研习礼仪、学习琴棋书画等技能的特定场所,民国时期转变为专门为女子创办的使其像男子一样学习文化的学校,现在指专业从事女子培训,提高自身综合能力的活动场所。
民国时期的民办教育,私立大学拥有更多自由
科举停止不久就完成向民国教育的转型,与中国传统对教育的高度认识密不可分。从废科举到辛亥革命、经北洋到国民政府这一时期,有许多政治变革,但教育的基本格局是不变的,你看看这一时期,处在教育核心地位的始终是那些具有广泛社会声望的人,对办教育来说,关键要看处在核心地位的是什么人。
一分钱一分货,民国时期泾渭分明的国立与私立大学
民国没有全国统一高考,想读大学,直接去你想要就读的大学报名就行了。报名的时候,要拿着中学的毕业证书、四寸的半身近照三四张,如果想读师范大学或者教育学院,还得拿着你籍贯所在地教育局的介绍信。
民国时期的名校精英教育
这些名校一般都以师资阵容强大、教学设施完备、学风良好、人才辈出而闻名,当时吸引了众多青年学子前往求学。其中部分学校虽屡经革易,仍绵延至今,享誉不衰,堪称百年名校。这些学校在办学理念、教学、管理、校风等方面,都各有其特色。
民国时期的高考,大师求学传奇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高考,是在1902年10月14日进行的。当时,经过一段时期的筹备之后,京师大学堂准备正式举行招生考试。生源从哪里来呢?还得向各省求助。京师大学堂为了招到最好的学生,向全国各省督抚发出了通知,要求他们给予积极配合和支持。督抚们也很配合,先是在本地进行选拔,择优录取。这相当于初试。
借鉴书院教育智慧,涵养学子自主精神
书院教育是中国传统教育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学校可借鉴书院教育智慧,弘扬“门户开放”、“自由讲学”思想,培育学子质疑探究的治学精神;借鉴“定本定法”、“以友辅仁”策略,引导学子的自主研修走向有序、有效;构建丰厚、开放的学习场域与平台,使学子的自觉自砺精神趋向深入持久;呼唤非功利性评价,培育学子高远志趣与宽厚积淀,使其在自主学习中感悟学术真谛。
傅国涌:“定县实验”与中国乡村社会的“民族再造”
1926年10月,天津《大公报》复刊不久,晏阳初和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总会选中了距离北京约五百里地的河北定县,作为他们推行平民教育理想的实验中心,有62个村成为乡村实验区。陆续来到定县的除耶鲁大学出身的晏阳初,冯锐是美国康奈尔大学农学博士、瞿菊农是哈佛大学教育学博士、冯梯霞是康奈尔大学博士、李景汉是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博士、刘拓是美国艾阿华大学博士、汤茂如是哥伦比亚大学教育硕士……
毕唐书:向军阀致敬——民国军阀的教育情结与建树之一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这些靠枪杆子打天下的军阀当政的时期或地区,教育几乎都得到了空前的重视和发展。这些并没有读过多少书的武夫对教育的理解和热忱,以及在教育方面的建树,都让你不得不对其刮目相看,肃然起敬。
杨绛先生:什么样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
“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7月17日,杨绛先生103岁生日。岁月难掩其风华,103年的她,在“人生的边缘”收获着更多的平静和智慧。
她是专家学者,是作家翻译家,是“最闲的妻,最才的女”。这位安静、优雅、博学的女性,有着高贵、生动而深刻的灵魂,扣动着从知识界到普通老百姓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