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说
纯粹之美育,所以陶养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纯洁之习惯,而使人我之见、利已损人之思念,以渐消沮者也。盖以美为普遍性,决无人我差别之见,能参入其中。食物之入我口者,不能兼果他人之腹;衣服之在我身者,不能兼供他人之温,以其非普遍性也。美则不然。
乔姆斯基:心智研究的前景
因为拥有心智的人与机器(包括动物)截然不同——卢梭这样认为,也因为心智的属性远胜于机械的确定性,所以对人类自由的一切侵害都是非法的,必须要直面并加以克服。尽管这种想法后来的发展摒弃了笛卡尔的框架,但它的起源与这些古典思想有着很深的渊源。
生死一字间:一位最高法院死刑复核官的生命思考
生活在保留死刑的国度里,想想觉得很悲哀。我们法官勤勤恳恳、日以继夜、身心俱疲,总的来说不就是杀人吗?我一介书生,每天早上6点半就背个书包出门,一趟公交车,倒三趟地铁,从城西北穿行到城东南,就为了在死刑核准文书上多签几个名字吗?心里有恨啊。每次从最高法大楼里走出来,就感觉从阴影里走出来一样。
苗炜:给儿子的信
等到放学的时候,我不肯回家,一个人呆在教室里苦思冥想,终于解题成功。我穿过操场,到老师的办公室宣布,我做出来了。太阳正下山,校园里涂上金黄色的光泽,那真是智慧闪光的时刻,到现在我都记得。
叶匡政:我与一座城市的精神史
印象比较深的,还有宿舍区南边的公交公司,每到晚上,马路边就停满了各种公交车。那些公交车像奔波一天的浪子,到夜晚精疲力竭了,迷茫地待在路边发呆。色彩斑驳的车身,残存着白日的热情,月光被车窗倒映着,碎了满地。
书包的力量胜过武器——日本16万只旧书包远渡阿富汗之后
处于武力控制下的地区依旧纷争不断,但发放了书包的地区却不同。那里的孩子们每天背着书包,脸上都挂着笑容。孩子们的父母也因为孩子脸上的笑容、而渐渐开始理解上学读书的重要性。这些日常中的小幸福也催生了当地人的安定生活。可以说,书包比武器更有力量。
[科学美国人]:粗鲁的行为能像疾病一般扩散
总体而言,弗克和同事们搜集的数据突出了低程度负面行为的危害,即使只是目睹而非亲身经历。这些负面行为使目击者变为携带者,就像碰了得流感的人碰过的门把手也会被传染,然后传染给其他人。没有意识到这些问题,传染会持续数日。
陈岚:将爱深植于脑核
哈洛在另一个实验中,给一些小猴“两个妈妈”:一个是铁丝作的妈妈,一个是毛绒作的妈妈。他把食物都放在铁丝作的“妈妈”手里,目的是想知道,“食物和慈爱”,小猴更想要哪个妈妈?答案是:小猴感到饥饿时会跑向冰冷的铁丝妈妈,迅速喝饱,然后立即回到毛绒妈妈身边
真相的尽头——一个前南方周末记者的信仰之旅
后来当我越来越多的进行报道,我发现多年之后,这些事情不断在重复。人心没有改变,同样的坏事有不同的人来做,同样的惨剧发生在不同的人身上。我越来越发现报道只是揭示,并不能够真正改变社会。
[演讲]葛云松:请不要忘记思考
我们要忠实于法律的目的与价值来解释法律,也知道法律本身,包括法律价值本身,同样是反思、批评的对象。所有这些,都需要独立、谨慎、理性的思考。而法律人的这种思考的训练,这种思考的能力,是中国最稀缺、最宝贵的。
陈岚:非历寒极不知春——写给亲爱的暴龙妈妈
她把我塑造成了一个理想主义者,一个务实的理想主义者。也许是从臭气熏天的鸡窝里掏鸡蛋开始。也许是在集市上卖鸡蛋,昂着头冷笑的那一刻开始的。世俗的太多东西,在她那里被蔑视。所有的行动,在她那里,都是简洁的、直接的、明了的、实用的,所有的目的,也都是高尚的、纯粹的、和光明的。
星际穿越:让“我们”站在时间面前
库珀在黑洞中,遇到或者悟到第三个层次的“我们”,是整部影片,整个人类危机拯救计划的关键节点。也是《星际穿越》的哲学思想超越以往类似科幻巨片的核心所在。这里的“我们”是“宇宙最高智慧”。诺兰的理解,库珀的顿悟,均为“我们”是人类的未来
从《山海经》看中国式教化
“关于道德教化,中国人到底有没有?其实是有,对中国人来讲最根深蒂固的教化是因果关系。”作者芦鸣根据《山海经》原文进行解析,不仅第一次复原了完整版《山海经》古图,也是第一次系统表述了《山海经》哲学思想与天人合一理念的新概念。
传统文化在时代洪流中的成败尴尬
最近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出席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以一个党的总书记、国家主席之尊,出席纪念孔子诞辰的学术大会,在共产党执政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于光远:学问一是坐出来的,二是走出来的
什么是治学,什么是学者和学者应具备的特殊素质。治学态度的第一条是独立思考,决不盲从。一个人的生命是很有限的,能够有效的工作的时间更短,而应该研究和自己喜欢研究的问题却很多很多。
现代公民精神:非贵族时代的贵族精神
富人多了以后是不是就意味着有了贵族呢?所谓的贵族精神,我认为是三个精神支柱:第一个是教养,第二个是责任,第三个是自由。在平民时代之中,这一贵族传统不再是对少数精英的要求,而是对所有公民的要求。
龙应台:你的一代,是否有另一种的贫穷?
在龙应台与她十八岁的儿子安德烈的三十多封书信里,进行着弭平两代人之间代沟的努力。探讨了母子对新与旧、左派与右派、流行文化与人文关怀的看法,体现了母子不同的世代价值观。
我们应不应该信仰上帝
我们是应该信仰某种宗教,或明确点说信仰基督教,还是应该规避这样的信仰?如果我信仰某种宗教,并且培养我的孩子也信仰这一宗教,我是不是在虐待我的孩子?基督徒教导他们的孩子信仰上帝,而无神论者则教导他们的孩子不要这样做。他们谁对谁错?没有简单的答案。
汤一介:在世纪之交谈精神与信仰
“文化大革命”后,常常提到一个问题,就是说,在中国大陆出现了精神危机或者说信仰危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问题呢?一般都认为,这是由于“文化大革命”搞得太糟了,所以出现了精神危机。我想,也许应该更往前来考虑,这就是说自1949年后已种下了会发生“文化大革命”的根子。
卫塞节当天
把卫塞节当作“佛陀诞辰”来纪念的决定是在1950年在斯里兰卡召开的世界佛教协会首届会议上正式做出的。庆典的准确日期取决于不同传统环境下使用的不同阴历,可对于大部分国家来说该节日就是5月的第一个望月。这个节日同时还有几个不同国家特定的名称包括卫塞,超度月,佛诞节,佛诞以及萨嘉达瓦。
沈从文的泪—— 《沈从文的后半生》书评
沈从文与丁玲,再加上胡也频,曾经是一段民国文坛“三人行”的佳话,经历过共同的恐怖岁月,互拥取暖,血浓于水。解放之后,丁玲变了,变得那样地冷冰冰,形同陌人,而且还公开与他划清界限,痛斥他是“贪生怕死的胆小鬼,斤斤计较于个人得失的市侩”。沈从文的心里在滴血,他不申辩,也不反唇相讥,只能在给友人的信中委婉地倾述内心的苦楚。
留守儿童的“留守者”——卢安克
卢安克,一位在中国南方偏远乡村里的志愿教师,曾在他记的私人网志里阐述了他对农村教育的思考。 卢安克的工作是帮助“留守儿童”——父母去了别处做民工挣钱的农村孩子。在中国的这些年里,他一直保持低调。
鄢烈山:朴槿惠受惠于父母最重要的是家教
一个出身大户的母亲,教育住在总统府的三个孩子,核心价值观是,不要有优越感,不要搞特权,不要炫耀。用她时时叮嘱子女的话说:“就算父亲是总统,我们也不会有任何改变。别忘了这里只是暂时借住的地方。”
佛教在美国
在美国,佛教的教徒人数并不算多,但种类纷繁复杂,堪称“世界佛教博览会”,突出地表现在:汉传佛教、藏传佛教与南传佛教多元并存;中国、日本、韩国、越南、泰国、斯里兰卡等国的佛教组织各开道场,彼此相邻。
傅国涌:“定县实验”与中国乡村社会的“民族再造”
1926年10月,天津《大公报》复刊不久,晏阳初和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总会选中了距离北京约五百里地的河北定县,作为他们推行平民教育理想的实验中心,有62个村成为乡村实验区。陆续来到定县的除耶鲁大学出身的晏阳初,冯锐是美国康奈尔大学农学博士、瞿菊农是哈佛大学教育学博士、冯梯霞是康奈尔大学博士、李景汉是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博士、刘拓是美国艾阿华大学博士、汤茂如是哥伦比亚大学教育硕士……
北大教授:我不敢教孩子
小时候我是最淘气的一位,我一二年级的时候因为太闹,二年级的老师给我起了外号,说你这块肉是臭肉,结果我的外号就叫臭肉,到四年级碰到一个好老师,她看着这孩子太淘,但又聪明,她就想办法刺激他的自尊心,淘气孩子无非就是自尊心没有开发出来,她突然出乎我意料,把我的一篇作文当范文全班读了一下。
茅于轼:中国最缺绅士教育
什么叫人的素质?我觉得就是平时尊不尊重人。不在乎文化高低,或者什么不同的阶级,把别人看得跟自己一样,这就是尊重人,中国缺这样的人。
中国现在特别讲特权。比如两个人吵架,一个就说:“你有什么了不起?”你看,不是讲什么道理,而是比谁了不起,不是你压倒我,就是我压倒你,不讲尊重、平等。人和人之间没有同情心,社会就会变得冷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