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兰:如果“穷二代”家里有书

作者 | 洪兰    发表时间 | 2016-10-12      来源 | 爱贝乐亲子阅读指导

城乡差距再大,如果你可以打开书,就会打开一个世界。城乡差距一定要靠阅读改变,这是我看到阅读对教育,最重要的一点。

在学校一定会碰到阅读障碍的孩子


主动的学习才有用。如果不想学习,李远哲站在这里教化学都是没有用的,一定要自己愿意学才有用。

阅读障碍在现今无论哪个社会,大约都是6.5~6.7%左右,在学校一定会碰到阅读障碍的孩子。这是基因的关系,所以你打他骂他都没用。怎么办呢?我们可以用其他的方法开启他。

历史上有阅读障碍的人非常多。比方说爱因斯坦、爱迪生。爱因斯坦是诺贝尔大师,但他到三岁才会说话。大家说,当时幸好有他妈妈,如果在现在的台湾社会,字不会拼、写错了,就重写十个、一百个,把时间都拿去补强,把不会的变好,爱因斯坦再聪明也不会是爱因斯坦。

教育的观念在改。大脑是有限的资源,它如果这方面好,一定有另一方面的不足。在高科技的社会,孩子不可能什么都知道,所以我们应该顺他的长处,把他的长处跟别人搭配,科技整合、团队合作,就会成就一番事业。

另一位是李光耀。他退休时承认自己是语言障碍者,让大家非常惊讶。为什么愿意说出来?他说,“新加坡小国小民,没有自然资源,最大的资源是我们的脑力。”台湾也没有自然资源,情形一模一样。

孩子若不主动要学,怎么教也没有用

中国字有非常多的音义。比方说“天、天花、天花板”,只要加一个字,全部改变。如果要让孩子学东西,不管学什么,阅读是根本。若心里没有这个词汇,他根本没办法断词。孩子有断句上的问题时,唯一的方法就是阅读。

脑神经和阅读有何关系?过去对于中风,左脑受伤右边瘫掉的病人,我们会说,你要学用左手吃饭、穿衣服,但现在我们把左手绑起来,强迫他右手动。为什么?若你没有主动要动,神经就没办法再连在一起。这也是为何孩子若不主动要学,怎么教也没有用。

去年12月,一位音乐家在中正纪念堂开音乐会,他是茱莉亚音乐学院的钢琴家。26岁时,手发生病变。他曾经非常沮丧,但医生告诉他,这是可以再来过的。经过6年复健,他重新登上舞台。

外在的需求随时改变内在的组织,这给我们教育者很大的启发。让我们知道,教育是有用的。

为何主动学习才有用,被动学习没有用?德国的实验发现,学习一定要很早开始,脑部这块区块才会愈来愈大。过了青春期,就算每天练八小时也没用。这曾引起欧洲父母的恐慌,那小孩不是要从周一补习到周六?

但后来经过实验发现,只有自愿主动学习,学习的区块才会变大,对脑神经链接的密度才有帮助。被动是没有用的。

习惯养成了很难改。因为一个神经连成了,要5年才会松掉。这就像买布做成衣,如果做坏了要改,是改不好的,最后只能把布丢掉,做一块新的。这说明了为何小时候家教这么重要,做事情第一次就要做对。

阅读对教育,最重要的一点是什么?

说话是个本能,阅读是个习惯,后天的习惯就要培养,若没有从小好好培养,神经没有连起来,长大就来不及了。

还有像开车。你会发现,到人家工厂参观,坐三次车都不认得路,但自己开过一次,就会了。可见主动学习,才会有效。

经验有个缺点,要靠时间换取。但我们不能经验到世上所有的东西,只好透过阅读,把别人的经验内化成自己的。

我读穆桂英的故事给小孩听,讲到最精彩时说,不能再读了,地板还没擦。小孩立刻说,你读你读,我帮你擦地板,他觉得这样很值得,这也说明了动机的重要。

卡森(Ben Carson)是底特律做脑部皮质切除手术最多的医生。他住在贫民区,有一天,他妈妈一指关了电视说,我到中产阶级人家帮佣,发现别人有书,我们没有。她强拉他上车,把他丢在最远的图书馆。多年后卡森成为名医重游故地,发现他的朋友一半吸毒死掉,一半在街角要钱。他非常感慨,“当年母亲那根手指头。改变了我的一生。”

城乡差距再大,如果你可以打开书,就会打开一个世界。城乡差距一定要靠阅读改变,这是我看到阅读对教育,最重要的一点。

洪兰台湾中央大学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

原题:脑科学专家洪兰:城乡差距,一定要靠阅读改变

提交评论

你必须 登录 以便提交评论

关于我们

醒客教育思想网由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先生题写站名,并得到茅于轼、张曙光、雷颐、汪丁丁、丁学良等国内知名思想界人士的支持,是一个传播国内外最新教育思想、观念资讯与新知的公益性网站。

联系我们

E-mail:edu.thinker@hotmail.com

微信公众号:eduthinkers

新浪微博:http://weibo.com/eduthinkers

醒客教育思想网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8113215号

             

Designed by 广州醒客

Powered by WordPress

// www.eduthink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