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者 | 朱蒂尼 受访者 | 温儒敏 发表时间 | 2016-12-05 来源 | 光明日报
摄影=王远征
【受访者博客按】今日(2016年12月5日)《光明日报》发表对我的访谈。题目《为青少年打开语文新空间》。全文如下:
近日,一场以“唤醒语文的耳朵”“破门越界——打开语文新空间”为主题的高峰论坛在北京大学举行。与会专家针对“新媒体时代的青春写作”“中学语文教学改革”“今天如何写作文”等热点问题发表了各自观点。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温儒敏教授的发言引起了大家的关注,他认为,培养语文素养和“拿高分”并不冲突。学生有他们自己的“语文生活”和“语文圈子”,这个圈子通常由“课外书”“网络”等与学习无关的事情组成,但往往这些才是让语文能力成长、滋生创意的重要土壤。会后,记者就语文写作问题采访了温教授。
作文教学如何摆脱重重“套路”
记者:当下的中学作文教学中,往往教学生模拟抄写,用记套路、背范文的方法来对付高考。请问对此现象,您是怎么看的?
温儒敏:毫不夸张地讲,现在很多学校的高中作文教学是“全线崩溃”,语文课特别是写作课的学习几乎完全指向高考。尽管这些年的高考语文试卷体制也有许多改进,越来越重视考试能力,但毕竟是考试,竞争激烈,在一线教学中,往往考什么就学什么,教学内容沦为应试技巧,谁背得多、套路运用得熟,就容易得高分。教师功利地教,学生就只能功利地学。我特别要指出,这跟高考作文评分的“趋中率”畸高也大有关系。作文评分一般分4等,据某省高考语文阅卷的调查,近四五年来,二等作文普遍占75%~80%,一等只占8%~10%,满分作文凤毛麟角。其他省区市情况也大致如此。这就给一线教学以错误的信号:语文特别是作文的学习,再用功也很难考高分,不怎么学也不至于落入三、四等。这种畸形的考分等级分布,在其他学科很少见,对考生也很不公平,对中学语文教学更是造成了非常消极的影响。有些中学干脆让“不拿分”的语文给其他学科“让路”,语文学科正在日趋边缘化。为什么语文教学特别是作文教学质量总是难以提高?这恐怕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记者:据了解现在的中学语文教学越来越不重视文学和审美的教育,作文课也几乎全是写议论文,很少写记叙文、抒情文。为什么会有这种偏向?
温儒敏:你说的情况是存在的。我曾在一个会上发言说,语文考纲调整,将有积极的导向性,发挥高考“指挥棒”正面的“指挥”作用,有针对性地解决语文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的某些问题。这其中就包括教学中轻视文学审美教育的偏颇。比如,以往试卷现代文阅读部分有“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两个模块,要求考生二选一。由于“文学类文本”阅读能力更需要长期的熏陶与积累,很难“速成”,因此,历年高考选“文学类文本”的考生很少,许多学校也都不重视“文学类文本”的教学,甚至基本放弃这方面的学习。而从人才培养的语文综合素质要求看,不光要有语言运用能力,以及与此相关的对信息筛选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要有审美鉴赏的能力。无论从考试的角度还是从学生整体素质培养的角度,都必须重视文学和审美教育。
作文写出“创意”有多难
记者:就青少年写作的内容和形式来看,您觉得最缺少的是什么?还有,您怎么看待“创意写作”?
温儒敏:因为作文教学不到位,学生普遍的写作水平下降。显著的表现就是“套式化”和“文艺腔”,缺乏创意。前不久我参加了2017第四届“北大培文杯”创意写作大赛的启动仪式及高峰论坛,看到了曹文轩主编的优秀作品集《倾听未来的声音》第3季,发现这里有很多极具创意的作品。许多青少年并非不会写、没创意,而是我们的语文教学限制和妨碍了他们的创意,而且他们也缺少放飞自己的创意和灵感的机会。现在有了“北大培文杯”这个创意写作比赛,起码可以提供一个平台,另外也可以刺激和活化那种僵硬的写作教学。创意写作只是写作的一种形式,不可能完全取代作文教学,高考作文会受到考试的限制,和平时的写作还是有些区别的,但创意写作的一些理念可以渗透到当下的作文教学中去,让学生放开来写,摆脱“套式作文”的束缚,告别空洞无物的“文艺腔”,写出富于青春气息的真情实感的文章。我希望创意写作大赛能真正打开“语文新空间”,唤醒青少年写作的兴趣与创意,唤醒语文的耳朵。
记者:您认为学生作文要写出创意,老师们应该如何指导?
温儒敏:“读书养性,写作练脑”,写作训练背后其实是思维训练,写作能力好,必定要脑筋清楚,思维活跃。那么想让作文有创意,除了解开束缚,关键还要多读书,多观察,多思考。我最近写了篇论文,提到培养读书的兴趣是语文教学的“牛鼻子”,其实也是作文教学的“牛鼻子”。一定要引导学生多多读书,适当练写,把读和写结合起来。现在的学生读书太少,语文课无论怎么折腾也都是难以奏效的。更令人担忧的是,如今读书风气冷淡,很多语文老师也不怎么读书了。再加上网络多媒体很方便,备课无非是东拼西凑,那就更不用读书了。这个问题非常严重。所以我建议语文教学不要滥用多媒体,语文老师还是要静下心来多读书,当“读书种子”。没有这一条,语文课作文课的水平提升就只是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