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不要在高考后抛弃这些,当初你没兴趣只是因为别人不会教

作者 | 邓若虚   发表时间 | 2015-06-10   来源 | 好奇心日报

我们对知识最大的误解,可能来自于有人曾经把它们搞得索然无味。

“去学习”和“去上学”之间是有本质区别的,前者是你基于好奇心和想象力的一种本能冲动,后者呢,则致力于把世界上最生动的事情搞得索然无味,至少在大部分人都要通过高考这条几乎是别无选择的道路上证明自己的环境下,这种区别愈加明显。这种区别导致的最糟糕的结果就在于,一个经过了“高考洗礼”的人面对这个世界的时候,他能思考的只能是如何通过背诵课文、默写公式甚至察言观色来获得不一样的命运,而不是通过研究猫听见人类的声音是什么样子的、那张照片怎么能拍得那么好、十字路口旁那家店新推出的烧肉饭到底是怎么做的,来让自己感觉生活很不坏……当然,值得松一口气的是,在令人打瞌睡的学校之外,还有很多美好的东西,让我们得以幸免于此。这些东西让你相信,即便你拿到的是一个难看的分数,也可以大大方方地说,原来我这么喜欢它呀,我以前只是凑巧没发现它是那么有趣的而已。

语文:别研究“而”字的用法了,看看《百年孤独》吧

语文不是背诵古诗、不是准确地找出以下“而”和“以”字的用法有什么不同、不是概括中心思想,更不是通过一段没什么文采的材料写出 800 字以上的“真情实感”……学语文就应该奔着那些超级好的作家去看,这样就用超级优雅又不可思议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深层感受;同时学到一种如何把复杂的东西用最简单的话告诉别人的技巧,让那些有用而有效的知识得以更快地传播,能做这样的事情是超级美妙的。

比如去读马尔克斯、卡尔维诺,或者是钱锺书、林语堂和王小波。比如就去读读《百年孤独》吧,那是一个由想象力搭建的世界,即便你对拉丁美洲的历史一无所知,马尔克斯自成一格的叙事体系也足够令人感受到语文作为一门学科,在分析段落大意之外还有巨大的魅力。它讲的是一个叫做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和加勒比海沿岸一个叫做“马孔多”的小镇的故事。跟教科书上十年几乎没怎么变的课文比较起来,《百年孤独》的重大区别在于他通过百年的变迁故事提供了超乎寻常的想象力,比如这个流传甚广,并让人浮想联翩的开头:“多年以后,奥雷连诺上校站在行刑队面前,准会想起父亲带他参观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下图为加西亚·马尔克斯)


好东西的标准在于它能提供不一样的可能性,坏东西的标准在于它不仅仅自己单调乏味,而且还规定其它事物也单调乏味。《百年孤独》是一种想象力的可能性,《麦田里的守望者》是一种世界观的可能性,《看不见的城市》是一种诗意和智慧的可能性,《围城》或许是幽默感的可能性,《雅舍小品》就像是一种趣味的可能性。

数学:别死背公式了,看看这个无言的宇宙

普林斯顿大学的数学博士达纳·麦肯齐的工作是教书,但是他更爱写作。所以他就在美国不少科学杂志上发表自己对数学的理解,这其中的文字在一起就是《无言的宇宙》这本书。坐在教室里背公式背个没完是一件可怕的事情,但是如果听麦肯齐讲一个发现世界上最简单的公式的故事,大概就能觉出些趣味来。他认为数学是一个由等式构成的世界,于是他用了 24 个章节,也是 24 条等式,对这个宇宙进行阐释。24 个等式的背后是 24 个数学家,比如欧拉丁力、毕达哥拉斯定理、傅立叶级数,用每一个故事来描述一条公式的诞生,这事儿别提有多酷了。

物理:别计算滑动摩擦力了,看看《别闹了,费曼先生》吧

幸好,物理这门学科在各种科幻电影和这几年“极客”概念的频繁出现下变得亲和了不少,它给人的印象不再是滑动摩擦力、串联电路这些看似枯燥的名称了。

于是,在你决心开始熟练背诵 30 个物理公式之前,你至少应该饶有兴致地研究为什么吐司掉在地上的时候,永远是涂着奶油的那一面先落地呢?为什么睡了一觉头发就会纠到一起去呢?《碟中谍 4》里面那双“壁虎手套”在现实中有没有可能呢?这些无聊的问题是激发热情和解救乏味的关键,或者看看诺贝尔奖得主、著名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那本书《别闹了,费曼先生》,有趣的物理学家不仅仅存在于《生活大爆炸》里,还存在于真实的生活中。物理不仅跟课本和试卷有关,还跟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爆炸事件有关,对于费曼先生来说,一只 形草坪喷水器如何喷水的问题会让他思考上半天,在实验室把一只大大的水瓶炸得粉碎、水被溅得到处都是,依然得意非凡。这本书是跟他同事的儿子拉尔夫·莱顿聊天的时候,根据谈话录音整理出来的,这两个人经常一起打鼓。还有一本叫做《你干吗在乎别人怎么想》的续集。(下图为费曼)


历史:别执迷于一种观点,看看美国人制宪的 127 

这门学科大概不是在要你知道雍正皇帝到底谈过多少个女朋友,或者是记熟哪一场战役起到了什么样的标志性意义,它最终的目的,是让你学会对以上两种情况发表自己的看法。这也不是算命的学科,所以更关注的不是预测未来,而是更好地理解如今人们在社会各个层面的行为。只听一种解释显然是不科学的,所以除了教科书之外,你还可以看看大卫·休谟的《英国史》、威廉·曼彻斯特的《光荣与梦想》、托马斯·索维尔的《美国种族简史》,威廉·麦克尼尔的《世界史》,还有听那个出名的法国人阿历西斯·德·托克维尔讲《旧制度与大革命》,从中判断优劣,重点不是他们怎么想,而是你在听听这个,又听听那个人说完之后,发现自己到底会怎么想。

还有一本凯瑟琳·德林克·鲍恩写的《民主的奇迹:美国宪法制定的 127 天》,并没有其他历史书那样鸿篇巨制,只是讲了个 127 天的故事。1787 年的夏天,来自美国二十个州的联邦代表凑到一起商量一部宪法,他们代表的是各州的利益,你能想象他们有多意见不统一,当场发生激烈争执,这些人后悔的后悔,愤怒的愤怒,离席的离席,但是最终还是硬着头皮把这件了不起的事情做成了,做成了世界上第一部成文的宪法。

生物:别死记硬背线粒体是什么,想想“我们生来都是自私的”这个问题

这个学科不仅仅是在研究那些你用显微镜才能看到的东西,它是在研究人类,以及跟人类息息相关的一切活灵活现的东西。它研究你的细胞,还研究你的悲伤,它满口都是你听不懂的线粒体、核糖体、高尔基体之类的术语,同时告诉你,你的渴求,你的攻击性,你在某些事情上为什么会表现得如此匪夷所思。英国的科普作家理查德·道金斯写过一本叫做《自私的基因》的书,讲的就是这个问题。每个活生生的物种都是求生的机器,他从最细微的生物行为分析起,让基因和进化论这些词变得很神奇,从而诠释了生命这回事的来龙去脉。另外,理查德·道金斯的另外一本书《地球上最伟大的表演》也相当激动人心,让你明白生命是个美丽和奇特的过程。(下图为理查德·道金斯)


或许如果你带着思考这个问题的决心来学习生物的话,那些艰涩难懂的概念就会突然变得好玩了。要不也可以换一种方式,你直接把从小到大没想明白的关于自身的问题一股脑地列出来:人为什么会感冒?生病为什么会难受?我喝牛奶为什么会拉肚子?我应该每天喝多少杯水?我为什么会突然喜欢上一个人?……

地理:别纠结什么时候昼长夜短了,下个旅游的 App 走一走吧

首先你要对你所处的环境产生兴趣,而你所处的环境不仅仅指方圆 10 米的房子。为什么这座城市这么潮湿,衣服都干不了;为什么那座城市的路没这里的好走;到底什么时候才能看见流星雨呢,到底在哪里可以看到北极光。地理这门学科,跟化学、外语一样,不是通过沉默地待在一所房子里就能搞明白的事情,研究化学需要实验室,研究外语需要讲话,研究地理需要到外面去。看上去乏味的事情都需要有趣的做法。

 

提交评论

你必须 登录 以便提交评论

关于我们

醒客教育思想网由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先生题写站名,并得到茅于轼、张曙光、雷颐、汪丁丁、丁学良等国内知名思想界人士的支持,是一个传播国内外最新教育思想、观念资讯与新知的公益性网站。

联系我们

E-mail:edu.thinker@hotmail.com

微信公众号:eduthinkers

新浪微博:http://weibo.com/eduthinkers

醒客教育思想网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8113215号

             

Designed by 广州醒客

Powered by WordPress

// www.eduthink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