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要强的孩子背后都有求胜欲强的父母

访谈对象|孙云晓、尹建莉 来源|中国青年报 时间|2015.1.5

图片来源:网络

“一起订了计划什么时间看书、什么时间玩儿,但是孩子经常破坏计划”、“并没有给她太大压力,但是她总跟我较劲,劝也不行”、“家里买了那么多书,但是孩子不看”……这些都是家长朋友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教育问题,看似不大,但是解决起来并不简单。

“要让孩子形成习惯,父母首先要做榜样。”著名教育专家孙云晓说。

近日,孙云晓和尹建莉等著名教育专家在中央电视台就家庭教育做了三期讲座,对一些普遍存在的家庭教育问题进行了分析。

专家们认为,不少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之所以充满焦虑,是因为家长们并没有抓住本质问题,而一旦找到了问题的关键,解决方法其实很简单:“别总是想着如何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有些问题就解决了。”孙云晓说。

父母说的是“没关系没关系” 孩子感到的却是“很重要很重要”

一位6岁女孩的妈妈告诉孙云晓,她的女儿喜欢舞蹈,本来挺好的一件事,但是每当遇到动作达不到老师要求的时候,孩子就变得非常可怕,会跟自己较着劲地练,有时候甚至含着眼泪还在练。

“很多对自己要求过于苛刻的孩子,如果追寻其原因,通常会发现与父母期望过高有一定关系。”孙云晓说。

尹建莉也有类似的观点:每一个要强的孩子背后都有求胜欲强的家长。

随着整个社会对家庭教育的重视,一些科学的教育观念已经逐渐成为家长的共识,比如,不能只看孩子的成绩,要更多关注孩子身心的成长。

“虽然很多家长都说自己没有要求孩子一定要争第一,但是,孩子是非常聪明的,他们能读懂家长语言背后的语言。”孙云晓说。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也遇到过类似情况。壮壮是个聪明的男孩子,上小学二年级。壮壮的爸爸出生在农村,靠努力学习奋斗到了大城市,所以壮壮的学习就由爸爸负责。

壮壮爸爸知道不能像要求自己那样要求儿子,所以总跟儿子说:“爸爸不是非要你考100分,但是你一定要努力。”话虽这么说,壮壮的压力一点儿都不小,除了每天完成学校的作业外,爸爸给他买了全套的《黄冈小状元》(习题册),另外周末还有英语、数学课外班。上个期末,紧张的复习压

力终于使壮壮在考前大病了一场,壮壮爸爸也意识到了自己给孩子的压力过大,因此,刚刚考完试便让壮壮妈妈带着孩子到海边去度假了。老师批改完试卷后,一个人留在家里的壮壮爸爸特意找老师问了成绩,结果壮壮考得不理想,数学成绩比大多数孩子都差。

也顾不得儿子的身体是否能承受得了,壮壮爸爸买了各种版本的假期作业一股脑寄给了在海边度假的壮壮。

虽然壮壮爸爸在口头上并没有要求孩子必须考好,但是,他内心真正的想法早通过行为表现无遗了。“在分数问题上,现在很多家长都会说‘没关系’、‘没关系’,但是,孩子往往听到的是‘很重要’、‘很重要’。”孙云晓说。

家长这种心口不一的状况不改变,会让孩子紧张、焦虑,甚至对学习产生厌恶。

尹建莉认为,其实正常的爱给孩子再多也不会把孩子爱坏,只有那些错误、虚假的爱才能把孩子爱坏了。

那么什么是错误和虚假的爱呢?

“有一个简单的标准,是以成年人的好恶为标准的,还是以儿童的好恶为标准的。”尹建莉说,并不是说家长真在弄虚作假,而是很多父母潜意识里包含了一些不对的观念,当父母的爱包含着这些东西时,到达身上时就不是真正的爱了。这种爱对孩子是有伤害的。

青春期不是叛逆期而是成长期 家长不能总是小题大做

一位学龄前家长对尹建莉说,自己一直跟儿子沟通得很好,但自从5岁半后,儿子像变了一个人。老师通常会把儿子在幼儿园里发生的事情告诉家长,“我知道儿子在幼儿园的问题后,总是想跟他谈谈,但是他总是甩给我一句‘我不想跟你说这事’,我由此想到了青春期的叛逆,这样下去,我曾经设想的和他成为平等的朋友关系的这个目标就会越来越远。”这位焦急的妈妈说。

“幼儿园里能有多大的事情。”尹建莉说,无非就是搞个小破坏,家长总是喜欢小题大做,“儿子不想沟通并不就意味着关上了沟通的渠道,可能就是为了保护自尊的一个反应。”

“至于大家都说的青春期的逆反,其实,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没有什么逆反期,有的只是成长期,是孩子对世界的一种探索,对周边世界的一种好奇。”尹建莉说。

记者在最近的采访中遇到一位叫王丽的大学生,她讲了自己高中时的苦闷经历。王丽从小就能歌善舞,她走到哪里哪里就特别热闹,不是唱就是跳,但是上了高中之后,王丽突然变得沉默了,“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就是觉得叽叽喳喳的没有意思。”王丽说。但是,王丽的父母却觉得不对劲了,不仅隔三差五地侧面打听她是不是有什么心事,还经常想办法逗着她唱歌或是跳舞。父母越是这样,王丽就越烦,就更不愿意说话了,后来发展到王丽在家几乎一句话不说。后来父母认定她一定是得了抑郁症,拉着到了医院,一堆问卷填完之后,医生的答复是:一切正常。

“我一开始是觉得话少更酷,后来是觉得父母太烦,其实我知道自己没什么问题,就是看看他俩还要闹成什么样。”王丽说。

尹建莉说,家长在遇到问题时,先不必着急把事情当“问题”来处理,要用宽容的心态来看待。“青春期只意味着蓬勃地成长,没有什么其他负面的东西,如果我们能好好理解他们,他们就能非常好地度过每一个时期”。

很多时候,家长是被自己想象中的问题吓着了。如果家长们能放下“草木皆兵”的心态,学会顺其自然,很多问题可能会更好解决。

中国有句古话是“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句话的意思并不是说孩子上学之后家长就不用再管了,而是说,一个孩子六七岁的时候,他的生命底色其实就已经打好。“因此,家庭是孩子第一所大学,更是终身大学。”尹建莉说。

所以,家长们,让孩子身心健康成长,从改变自己做起,因为改变自己就是在完善孩子的教育环境。

记者 樊未晨

提交评论

你必须 登录 以便提交评论

关于我们

醒客教育思想网由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先生题写站名,并得到茅于轼、张曙光、雷颐、汪丁丁、丁学良等国内知名思想界人士的支持,是一个传播国内外最新教育思想、观念资讯与新知的公益性网站。

联系我们

E-mail:edu.thinker@hotmail.com

微信公众号:eduthinkers

新浪微博:http://weibo.com/eduthinkers

醒客教育思想网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8113215号

             

Designed by 广州醒客

Powered by WordPress

// www.eduthink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