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基础教育批判
高世文
2013年1月26日教育部印发《关于2013年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意见》的“1号文件”,我们以为教育部终于发现了“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教育热点难点关键问题”,好像要从“顶层”开始“教育综合改革”了。白驹过隙,2013年已翻过,教育行政化管理更加紧严,应试教育更加固化,学生负担更加繁重,教育公平依然无望,基础教育体制死水一潭。
一、我们的教育哲学理念是否出了问题?
1、敌对势力是否在和我们争夺下一代?
2013年,继续强化意识形态教育,不断增设诸如中国梦等临时课程,我们好像看见管理者们,对基础教育的不放心,不自信,不想放手。
学校教育德育为首,课堂是德育的主渠道,这口号喊了半个世纪了,结果不尽如人意。传统道德沦丧了,普世价值放弃了,出国留学的精英不回来了,街头跌倒的老人学生扶不起了,道德水平滑坡的一代又一代变老了。
阶级斗争哲学仍然若隐若现,喜欢设置假想敌,杯弓蛇影,草木皆兵,总把教育当战场阵地占领,还在一场一场地“搞运动”、“大决战”、“大战役”、“打硬仗”。
总以为教育是“管好”的,严防再次造成“十年来最大的失误是教育”。好像教育一“管”就灵,所以“文件”“通知”迭迭发,“刚要”“规划”频频颁,秀场造势年年演,甚至不惜以毒攻毒,结果是昏招连连,头疼医头脚疼医脚,问题多多,摁了葫芦起了瓢。
2、能否直面教育规律,放弃人治的桎梏?
教育自身的规律告诉我们,远离政治,远离集权,远离管制,远离干扰,教育才能静下来面对自己的问题,才能把孩子视作教育的主体。
盼望“明君”“关怀”,聆听“明主”“指示”,关注“名相”“视察”,仅凭某种主观的“良好愿望”,不从客观存在的教育问题出发,结果只会是眉毛胡子一把抓,东一榔头西一棒,学校累,教师累,学生累,家长累,领导累,教育越来越背离教育本身,教育问题积重难返。
教育已不能承受其重,但政府仍然向“教育”不断“加压”,不断加重诸如“高考指挥棒”、“社会公平”等外在的职能,增加其“附加值”,就是不怕教育也会变形、变态、被压垮。
3、从“民粹”的观点出发,能找到教育公平吗?
教育的最佳呈现形态是金子塔型的,塔基是草根,塔尖是精英。从普罗大众接受基础教育开始,终止于大学的的精英教育,是教育的常态流程。
义务教育、普及教育、平民教育,教育大众化是教育的目标之一;科技人才、专家培养、精英教育也是不可或缺的。
以前热衷于行政手段造名校,现在又人为大张旗鼓取消名校,顾此失彼,好像打富济贫,好像平均主义,好像搞运动,这不利于优质教育的产生,也不利于教育体制的多元并存,只会产生新的教育不公平。须明白,社会公平不是教育公平就能实现的。
“人民”是我们的立国之本,“为民”是我们的工作目标,“人民满意”是我们的工作落脚点。所以“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些口号很受用,也会深入人心。
但是,教育满足大众牺牲精英,不是教育的应有之意;只讲绝对的教育公平,只会使基础教育平庸化低质化,只会毁了基础教育。
4、公平是教育的终极目标,不是近期任务
公平应该是社会学概念,教育公平也是教育价值追求应有之意。但是,目下热议的教育公平,强调的是承载了社会学意义的“公平”,不应又是政府绑架教育去承担社会功能,教育也承担不起。所以,规避了社会不公平去追求所谓教育公平,只能把社会不公聚焦为教育不公,这样的“教育公平”将毁了中国基础教育。
教育公平只是一种理念,也是教育追求的终极目标。无视教育的客观现实,无视教育自身规律,把“教育公平”当做近期政治任务来完成,用“追美超英”的“跨越”精神去落实教育的所谓“均衡”,只会适得其反。
教育公平理念还具体体现为教育的“两全”目标——全面发展,全体学生。为了实现教育这一美好愿望,为了实现教育这一乐观主义追求,一代又一代中小学教育人为之努力。结果呢,在“名校”、“重点校”、“尖子班”、“重点班”、“宏志班”眼前,“两全”目标轰然倒下,原来我们的教育只关注适宜考试的学生,在全面应试,在全体应试。
我们看到,中小学万马齐喑的应试教育,就是借公平教育之名,行精英教育之实,结教育不公之果;我们还将看到,行政运作轰轰烈烈的中小学“公平”教育“均衡”发展,会以牺牲教育质量、平庸中小学校教育、整苦学生家长教师的闹剧而告终。
二、集权能“管”出优质教育吗?
有人看到的总是大政府办大教育“量”的扩张,看到的是承担了世界上22%人口的“大教育”,看到的是上海继2009年首获全球第一后蝉联国际PISA冠军,看到的是“成就举世瞩目”,所以,“维稳”、“维持现状”是很多教育行政长官压倒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
2013年,好像找出了基础教育的症结所在——稀缺的优质教育资源满足不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消费需求,应对办法就是解决管理体制问题——去行政化、中小学校长教师轮岗制、减负万里行、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和学校均衡发展。
“计划”“集权”“管制”机制下,只能是“大一统”的“计划”、“集权”、“管制”思维模式,出台的政策只能是大包大揽,中央一竿子插到底,看起来轰轰烈烈,结局肯定是雷声大雨点小,最后不了了之。如此管理机制下,不会发生真正的改革。
1、用行政手段去教育行政化可能吗?
教育行政化,是目前病态教育的万恶之源,看起来这次击中了管理机制病症的要害。2013年先从高校入手,制定大学章程,逐步去行政化。基础教育的部分中小学,也在实验以去行政化为宗旨的法人治理结构改革。2013年去行政化动静最大的,就是某省市“2016年起逐步试行”的表态。每个地方每个长官都在观望,都在等待可借鉴的成功经验。
谁来去行政化?怎么去行政化?首鼠两端,没人拍板,没人定案,不能操作。教师指望“顶层设计”,哪是顶层?原云南省教育厅长罗崇敏、山东教育副厅长张志勇就抱怨省厅对教育积弊无可奈何,可能也需要成立一个以习总为首的教育改革委员会;学者专家诸如朱永新、钟启泉、杨东平等期望“底层革命”,希望中小学教师行动起来,教育厅长都无能为力,草根其奈若何?
用行政手段去行政化,可能吗?领导总相信,还不至于崩溃,即使崩溃,也跟自己无关;即使崩溃,也会有人来顶着,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觉得与自己有关。大家是铁路警察各管一段,教育的问题解决,就留给下一代吧。不敢冒风险,不想砸饭碗,不愿改革,不去作为,所以,去行政化可以说是遥遥无期。
2、中小学校长教师轮岗制只会毁了基础教育
官员总是习惯寄托一次理想的行政运作改变教育现状,幻想一纸“文件”、“规划”、“办法”、“通知”解决所有教育问题。中小学校长教师轮岗制,显然这是“计划”、“集权”、“管制”思维的延续,这是吃吃大锅饭的另类形式,这是绝对公平主义的具体表现。
有人过分迷信“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我们现在有好校长吗?有校长吗?有的只是官员,有的只是懂社交能弄钱的“能人”。连几名教师的小小学校的“校长”都用行政手段“空降”,“轮岗”“空降”来的“校长”,教师信得过吗,能放心让他管理吗,他会管理学校吗,他会安下心吗,会管好吗?为什么就不能落实中央提倡的“政府管教育、学校办教育、社会评教育”的管理机制?为什么就不放心教师民选校长?
办学的决定因素是教师,教师“走马灯”似的三年“轮岗”来,五年“轮岗”去,这怎么能让教师以校为家、把终生献给喜爱的学校?我担心的是,强校“轮岗”到弱校的是“弱师”、“闹师”,弱校“轮岗”到强校的教师不让上课只能听课。
放大行政力量的作用,强制教师资源的均衡,是非人性化决策,不现实也不合理。这是政府从办“重点”、扶“名校”这个极端,走向“劫富济贫”、“均贫富”另一极端,只会整体上降低基础教育阶段师资的普遍水平,降低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
我们知道,百年老校、百年名校,正如百年树木,可能需要一个好校长带领一帮子好教师,通过长期、一生、甚至几代的努力,最终才学校因名师而“名校”,校长教师因名校而“教育家”、“名校长”、“名师”。
3、减负,教育已无能为力
2013年,教育部出台了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还搞了个减负万里行。看起来很勤政,想作为,但可能又是越位越权的瞎忙乎、乱作为,只怕是几十年来汗牛充栋的减负文件的重复,只怕是秀给领导百姓看的过场剧。
减负的因缘是高考,高考招生制度不改变,只会是假减负、伪减负,只会越减负担越重。任你减负千里行万里行,治标不治本。
4、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老调重弹
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这不是新政,这是半个多世纪来往复循环的怪圈中的又一次折腾。试设想,千千万万所小学初中,你总想坐在庙堂上振臂一呼,云集响应,能管得过来吗?不改变体制,不理顺关系,不想放权,就想通过中央统一行政运作而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只怕又是一厢情愿,只怕又是“政令不出中南海”、“不作为”的一届。
5、城乡、强弱中小学校均衡发展,不要又花完钱就闲置
几十年来,“教育扶贫”、“阳光行动”,解决了不少中小学校危房,建了不少“希望小学”,但经不住行政人为一句话“合校并点”,大量中小学校倒闭,大量“阳光”“希望”学校遗弃闲置,城镇超大型航母级学校拔地而起。受伤害的是偏远弱小学校,人为拉大了不“均衡”的鸿沟。城乡、强弱中小学校均衡发展,可以保证学校硬件建设,但要防止“政绩”工程、“寻租”工程。
尽早尽快管、办、评分离,教育就会跨上阳关大道;通过集权“管”出优质教育、管出公平教育,恐怕只能加深加快毁了中国教育。
三、还让学生继续做牺牲品吗?
2013年,教育行政部门发现了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和制约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关键问题。
2013年,基础教育涛声依旧,学生们依然负担越来越重,更多学生享受不到优质教育资源,更多学生在应试教育的独木桥上挣扎倾轧,更多学生因政府不作为而继续成为畸形教育的牺牲品。
2014年,需要遵循教育规律进行改革,而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过程,需要等待,需要试验,需要修改完善。
2014年,需要围绕考试招生、课程内容,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需要围绕改善民办教育发展环境,推进办学体制改革;需要围绕完善均衡发展义务教育机制,推进管理体制改革;需要围绕教师管理制度改革,推进保障机制改革。
2014年,基础教育改革需要全民公决,需要教育改革立法;需要管、办、评分离,需要去行政化,需要放权独立,还学校给地方社区;需要票选中小学校长,需要动真格的改革。
2014年,应该改变教育自办媒体、自我评价、自我宣传、自我吹嘘、自我陶醉的弊端;应该把裁判权、评价权教给学生,交给家长,交给社会。
2014年,我们翘首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