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李节仁 发表时间 | 2014-07-14 来源 | 教育思想网
衡量一所村小是否健康,不能看他的硬件有多好,也不能看他有多少学生,而要看办教育最重要的软件——师资。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如果一个学校有幸有一个有教育理想和教育使命感的校长,这个学校差不到哪里。
到农村去,这不是什么高尚的无厘头空话,不是文革时上山下乡的政治狂热,而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极富远见的掘金壮举。毕业于吉林财经大学的王理考过公务员、研究生,进过外企、拿过高薪,但他最终选择回农村养殖青蛙创业,打造“青蛙王国”,用了五年时间实现年净利润200余万元。周玉堂,从事IT业10年后,公司成功上市,作为创始人之一,他兑现了所持有的原始股份,于2008年在老家柳州下面的农村租了300亩土地,开始了他的农业创业之路,如今,他的300亩玉米红遍网络。
这样的到农村去的成功例子不胜枚举。在城市化浪潮中,农村人越来越嫌弃农村,土地没办法给他们带来足够生存的收入,进城务工、进城买房、进城读书是他们共同的愿望,以至于农村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空壳村,留在农村的是也在逐渐减少的九九三八六一部队和他们用血汗钱做起来而又不得不闲置的漂亮楼房。廉价的土地、廉价的劳动力为有识之士农村掘金提供了空前的良机。
然而我这里说的不是到农村去掘金, 而是把孩子送到农村小学特别是村小去上学。当农村人义无反顾地重金谋求送小孩到城市上学的时候,忽悠城里人把小孩送到村小去上学,你肯定认为我的大脑出了问题。至少目前,我也不认为随便什么村小都值得把小孩送去上学,毕竟在城乡差距显著的前提下,大多数村小几乎处于荒废的状态。但是有心人仍然不难发现,因为有开明的校长、优秀的老师而使学校在恶劣环境下办得如沙漠之花般鲜艳的学校也不少,比如临川区茅排乡山陂小学、荣山乡莲源山背小学,就是这样的健康的村小。
衡量一所村小是否健康,不能看他的硬件有多好,也不能看他有多少学生,而要看办教育最重要的软件——师资。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如果一个学校有幸有一个有教育理想和教育使命感的校长,这个学校差不到哪里。数量适中、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也是一个健康村小不可或缺的条件。得益于国家向边远山区倾斜的政策,类似山陂小学和山背小学这样的边远山区学校,每年都会有新毕业的师范生入职,其实,撇开京沪这样的特权城市不算,大多数城市的一般小学,师资力量也以师范毕业生为主,从师资素质上看,这样的城乡差距几乎没有,甚至是逆差距,因为老师们为了有个出头之日,都非常上进和卖力。
一旦具备上述条件,这样的村小就很有潜力,值得城市家长去利用。现在的村小特别是边远山区村小,大抵都是微校,这意味着城市学校无法企及的极高的师生比。 往往一个20人左右的村小,老师可达5-8人,平均四个以下学生分配一个老师,一个班级往往就是四五个学生,教学方法可以极端灵活,老师可以真正无微不至地关心到每一个学生。没有了城市学校的拥挤不堪,没有了城市学校里讨好老师的纠结。这里,远离喧嚣,民风纯朴,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极有利于孩子心灵的健康成长。
与农村孩子到城市上学相比,从城市到农村的流动是成本极低的流动。孩子可以和老师一起生活,或者在农村租房陪读也行,你可以尽情地挑选农村里空置的别墅式楼房,把整栋楼租下来都用不了多少钱,周末大人也有了到乡下去的借口,踏青、爬山、赏景、垂钓,呼吸新鲜空气,一举多得。很显然不是每一个城市家庭都会把孩子送乡下上学的,会送孩子到乡下上学的往往是城市的精英,相信有太多的办法来弥补农村学校不足之处带来的消极影响。
有一个电视节目《变形记》热播很长时间了, 你也许没有机缘送孩子参加《变形记》,但你完全有机会送孩子到乡下去上学,让变形更持久、更彻底。你送孩子下乡上学的壮举更可能影响到广大农村人,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身边学校的价值,让孩子回家上学,重拾因为孩子进城上学而失去的幸福,让濒临消亡的乡村学校得以延续,若得如此,可谓善莫大焉。
[ 原题 | 李节仁:到农村上学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