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 2014–09–28 来源 | 凤凰教育
中国国学文化艺术中心秘书长张健
推行传统文化的最大阻力就在于,一提起传统文化,大家就认为是腐朽落后的。其实很多传统书籍大家都很少看,看过之后你就会发现,可以留存2500年的文化就是经典,是人类的精神财富,是比科学知识还重要的内在精华。
凤凰网、岳麓书院联合主办的“致敬国学—首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启动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中华世纪坛隆重举行。中国国学文化艺术中心秘书长张健接受凤凰教育专访。
通过国学教育重塑民族道德体系
凤凰网教育:我国目前大力发展国学教育,倡导国学走进中小学课堂。请问国学对于中小学学生的教育有什么重要意义?
张健:早在2005年,我们就做了一个全国性的关于中小学国学开课情况的调查,做完调查之后,得到四个结论,叫做“四无”:没有教育目标、没有教育体系、没有教材、没有师资。反观现在的社会,不够文明的行为、违法乱纪的案例,乃至一些辱国行为频频出现,甚至屡禁不止,极大阻碍了社会的和谐发展。问题的根源在于人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出现了偏差,偏差是源于教育失职,缺失了最主要功能“人的教育或人性的培养”。
在中小学恢复传统文化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即对内重塑民族道德体系,对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并保证国家文化安全。也就是说,中小学生学习国学的意义在于人格教育,实现中国式人格教育课程体系,让孩子们学习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懂得如何做人做事,这样才能保证人格的完善。一个人道德品行端正比他熟练掌握其他知识更加重要。从这个角度来说,必须要在中小学开设国学课程,必须给国学课让路,这比什么课都重要,这是中小学阶段最重要的工作。
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应该成为我们民族发展的一个国策。中国这几十年经济发展非常成功,但是如果没有文化底蕴作为支撑的话,那也是一笔浮财,早晚这个浮财得散了。
让国学走进教育体系的方方面面
凤凰网教育:既然国学走进了中小学课堂,那么它是否会融入到我国现有的教育体系?
张健:民族文化教育不仅出现在中小学教育的基础教育中,同样涉及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等等。从十一五到十二五阶段,我们承担的课题研究方向主要是以下六个方向:学前、中小学、大学、成人、社区以及海内外传播。
我们在研究前期就教育理论和课程构建做了很多工作,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含义和国学教育的目标做了很深的探讨,并在此基础上研究推出了一系列教材。学前教育方面,我们今年正式发行了一套针对学前教育的标准化传统文化教材。小学教育阶段,我们在2010年推出了第一套国学教材,目前有六个试验区在试用此教材。2011年,人教社把国学教材第三版进行出版并大范围推广,使这套教材真正地进入到了中小学课堂。另外,我们跟台湾合作做出了高等教育核心课程规划并编写了全部教材。今年十月份,国内第一套大学国学教育课程和教材就要正式推出了。
近期国家正在筹备国学院的本科专业,要设立相关的传统文化专业和传统艺术类专业,给热爱国学的孩子们一个出口。
特别要强调的是根据北京市教委在2013年10月22日公布的政策,北京市高考的英语总分将会从150分下降到100分,其中30分加到语文中,20分加到综合中。增加的这30分表示我们国家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越来越高了。一旦这种改革从北京市扩散到全国各个省市,对于国学教育来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更令人惊喜的是,9月22日,上海也公布了高考改革方案,2017年取消文理分科和英语考试,将传统文化纳入高考范围,这必将是推进传统文化进课堂的又一巨大力量。
国学文化中心同时承担了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文化教育课程教材的编写工作。推广国学文化要因材施教,不同民族、不同省份可以使用不同的教材,同样可以达到认同国家执政体系、培养民族精神的目的。
成人培训也是我们研究的重大课题,今年十月份成人培训教材将会正式出版,它将是国内第一套厅局级干部传统文化标准化教材,涵盖治国之道、处世之道、用人之道、谋划之道、治兵之道、修身之道、天人之道等内容。同时成人国学教材的社区版本也已经基本完成了,借助这套教材,我们可以推动传统文化走进社区,帮助构建和谐家庭、和谐社区、和谐社会。
此外国学文化中心还做了五、六年的师资培训,希望借此缓解国学师资不足的问题。
国学文化不仅要在中国推广,还要在全世界推广。关于汉文化的国际传播,目前全球工作的第一个阶段已经基本结束了。我们完成了从幼儿教育、中小学、大学到海外所有学科的教育理论和课程构建,并且开始了师资培训和推广。
就目前我所了解到的情况来看,以前开英语班、数理化班都很挣钱,现在由于国家政策调整,英语考试被取消了,所以全国各地冒出了很多国学班。未来,国学将进入高考,各地教育形势将会风起云涌。现在也有很多人在跟国学文化中心联系,希望试用教材,提高师资水平。但是我个人认为这其中还有些问题尚待解决,比如,国学教学并不像一般的中小学教学已经形成了成熟的体系,在教学中往往缺乏指导性,需要我们慢慢去摸索。国学课到底怎么开、怎么讲,一定要仔细斟酌,不能误导孩子。目前大家对国学教育都有很高的热情,但热情之后必须得有冷静的思考和规划。
国学教育的传播途径应该是多种多样的
凤凰网教育:想让更多人接触到国学,传播途径必然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环节,目前国学传播都有哪些途径呢?
张健:国学的传播途径除了图书教材以外还有很多其他的形式。例如海外传播方面,我们会在海外地点设置国学教育中心点,按照目前海外的工作计划来看,欧洲的教育中心已经建完了,明年开始建设美洲中心点,基本上是按照一年建设两个中心点的速度在进行。通过向当地输送我国的高水平国学教师,来提升海外国学传播的工作质量。
除此之外我们还有其他途径,比如制作动漫,蔡志忠老师正在做这方面工作。
在北京,我们正在建立国学教育集体培训基地,之后还要在陕西和丽江建立两个基地。这样可以吸引海外汉语老师前来培训。培训内容可以不尽相同,例如在北京就以国学思想为主,在陕西就以中国历史为主,在丽江就可以开展民俗文化游学。每个一个地方培训一个月。这样的培训可以加深海外老师对中国文化基础的理解,很快提升教学水平。
此外,包括教材研发以及和海外一些大型培训机构的合作,都已经在筹划运作当中。
为了和现在的互联网潮流相适应,我们还和中国手机游戏集团总公司合作,成立了一个合资公司,专门从事有关国学教育内容的手机客户端应用系统的开发。
道阻且长,国学教育的开展依然不容乐观
凤凰网教育:就目前形势来看,国学教育的进展有哪些阻力或有待提高的地方?
张健:国学教育利在千秋,不能目光短浅,不能使国学教育流于形式。国学教育目前处于教育盲区,这有历史原因,也有现行教育体系不完善和社会阻力等原因。有人担心国学课程流于形式,其实现在已经开始流于形式了。在某些地方,没有老师,根本开不了课,学生就把教材放在书包里,开学就带回家去,之后,这门课程就结束了。
自从1912年蔡元培先生为了推行西方的文化科学,动用国家行政力量把中国文化基础课程排除在课堂之外,直到现在,中国还没有完整地建立自己的民族文化教育体系,现在我们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也还在试验阶段。我们是把西方文化请进来了,但也把自己的文化给挤出去了。以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人才,大多都会认为只有一种发展模式对的,就是西方的资本主义,认为只有一种文化是对的,就是西方的自由民主。其实在中西文化中,中国文化远远高于西方文化:西方讲爱,而我们讲仁,仁的概念要远远大于爱的概念;西方讲勇敢,而我们讲义;西方讲自我,我们讲担当。西方对于人性有很好的解释,而中国也有自己的一套理论体系。西方文化是以个人作为出发点,而中国的哲学体系讲究天人合一。在中西文化的比较中,中国文化应该是高于西方文化的,但是经过这几十年、近百年的教育,我们根本没有认识到自己的民族文化有多么优秀,这是因为我们几乎很少涉及到这部分内容。因此民族文化识别系统不仅对青少年的人格培养有重要意义,对成年人的价值观和国家认同感塑造也有重要意义。
推行传统文化的最大阻力就在于,一提起传统文化,大家就认为是腐朽落后的。其实很多传统书籍大家都很少看,看过之后你就会发现,可以留存2500年的文化就是经典,是人类的精神财富,是比科学知识还重要的内在精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一些事情确实有些过分,当时不让青少年去接触传统文化,甚至对于成年人都有种种限制,这就导致了传统文化的断层。因此,关于如何推行传统文化教育,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转变大家对传统文化的旧有观念。
学校、社会、家庭在其中的作用不尽相同,却需要相互配合:开设课程,需要社会给予支持,家庭给予配合。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很多国学经典家长都没有看过,又如何去理解、去支持国学教育呢?家长自己的国学水平不达标,又如何教育孩子、影响孩子呢?现在许多孩子身上体现出来的问题其实反映了家庭教育的问题,我们有一个社区教育研究组正在研究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就是希望家长也能读懂国学文化,之后自然就知道如何去教育孩子了。
2014年3月26日,教育部颁布了推进传统文化教育进入中小学课堂的纲要,我觉得现在还差一个指导意见:到底中小学应该上什么课;如何把国学经典、传统艺术、民族文化三部分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教给孩子。只有纲要是不够的,具体的指导性意见更容易让大家去理解、去执行。
此外,还需要对教材进行规范整理。现在很多朋友致力于传统文化教育,也有很多人自发地投资或整合资源,做了很多努力,但其中还有一些问题存在。比如要有明确的教育目标、课程结构要合理、教材中的观点要客观等等。
国家还要解决一个政策问题。每周要保证给传统教育一个课时,那么经费、教材问题怎么解决?这些都是推进国学教育过程中需要一步步解决的问题。现在最基础的第一步——国家政策已经制定了,基础教材也整理出来了,并且根据教育部纲要的要求结合地区文化做出了地区版教材。像山东版、山西版的教材,和广东、广西版教材所涉及的内容理应有所区别。这也是我们现在研究的一个重点方向,要通过各种尝试,努力帮助各地区快速研发地区版教材。
高等教育方面,现在国家层面上有一个问题要尽快解决,这就是全国尚未开设国学教育这个本科专业。中国的高等学府连自己民族经典的东西都没有人去研究!这同时也暴露了另外一个问题:没有师资,怎么能做传统国学方面中高端人才的培养呢?
师资力量方面,中国的传统文化并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事,需要一个漫长的培养过程。要想成为一名国学老师,得随着时间的积累,慢慢才会有所积淀。按照课程规划,老师应该具备这几方面才能:儒、释、道、兵、医、艺,也就是儒家思想、佛家文化、道家文化、兵学、中医还有传统艺术。我们从没有有针对性地培养过,哪里又会有这样的教师呢?所以现在中小学教育最大的问题,是老师根本不懂国学。很多老师连《弟子规》都没有看过,就拿着书本直接上课。《弟子规》是儒家文化的一个普及版本,它的来源是《论语》,如果不把《论语》读懂,如何让他教《弟子规》呢?由此还会衍生出一系列问题。
如果我们不能把国学教育提升到人格教育这个高度,认识不到这一点的话,就会认为国学教育会增加学生负担,其实不然,这应该是入门教育才对。对于国学课程,大家认识的角度不同,所寻求的结果也会有所差异。
[ 原题 | 中国国学教育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