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黄颖 发表日期 | 2014–9–17 来源 | 新京报
根据教育部在2012年初公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目前已送审的北京版初中历史教材将从4册增加至6册,学习时间也将贯穿初中三年。
昨日,新京报记者从北京市教科院相关负责人处了解到,这是根据新课标而进行的调整,“全国都是以课标为标准”。
语政史三科教材最早明年更新
北京市教科院课程教材发展研究中心杨德军此前曾介绍,目前北京市使用的中小学教材中,人教版和北京版的比例约为一比一,今年将以“一刀切”的形式更换新修订的教材。
其中,初三的数学、英语、初二的地理涉及知识的延续还将滚动使用旧版本,而小学、初中的语文、政治和历史三科由于刚刚送审,因此最早要在2015年“更新”。
不过,昨日新京报记者从北京市教科院相关负责人处证实,目前已送审的初中历史教材由4册改为了6册,增加的两册均为中国历史。
这也意味着,使用该版本教材的初中生,学习历史的时间也会“延展”至3年,“都是按教育部新课标调整的。”该负责人称,这种修改并非北京市独有。
另据了解,目前使用北京版历史教材的学校中,历史课程只开设7年级(初一)课程和8年级(初二)课程,初二结课并进行统考。
另据媒体报道,修订送审的教材中,对现有教材中的“压题图”进行了改进,以“压题图”和文字导入每课的学习,并多选择文物图,以突出历史的学科特点。
语文教材新增近现代名家作品
近日有专家透露,在此次送审的新北京版初一语文教材中,注重增加了对近现代名家的作品数目,其中包括梁实秋、林语堂等人的文章。
对此,北京教科院相关负责人则表示,目前送审的课本并非定稿,修改依据仍为教育部公布的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同样根据该标准修订的人教版初一语文教材已投入使用,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魏澄之曾介绍,在人教版新初一上册的语文课本中,也新增了一批现当代名家的作品,包括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曾被删除并于此次“回归”的魏巍《我的老师》一文,以及贾平凹等作家的作品。
“教材内容的选定和更换体现了时代的特点。”魏澄之回顾她曾使用过的四套语文教材总结称,几个版本语文教材中,篇目的变化一方面强调了传统的因素,另一方面也考虑到孩子们处于信息化时代之中,会增加科学性以及具有时代特点的内容,“比如有看云识天气等小品文。”她说,新教材更好地兼顾了知识性与科学性的内容,能让学生更加轻松有效地学习。
不过魏澄之也透露,明年人教版的初一语文教材也有可能会换发新版本,“这个版本有些小的问题,可能会进行修订。”
教材修改谁来定?出版社修订稿须交教育部审核
自2012年教育部公布了新课标之后,有关各个版本教材内容的变化便成为开学季关注的焦点。
据了解,北京市目前使用的教材主要为人教版、北京版和北师版三种,分别来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出版社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此外,包括语文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等十余家出版社也可编写、出版教材。
教材的修订则需由教育部下发通知,要求各出版社统一修订教材后才可启动。教材内容的确定需要出版社内编辑组进行反复筛选、比对和讨论,并广泛征求教师、专家等各界意见,综合考虑选择的内容和习题等修订,定稿后要将新版教材送教育部审核,通过后方可使用。
教育部发言人续梅曾表示,各个出版社可以在课程标准内编写教材,但并不意味着教材编写组可自定教材内容;而各个版本教材内容一旦通过审定,就不能由出版社随意更改。如果教材内容有了新的调整,则需再次上交教育部审定后方可使用。
[ 原题 | 北京版历史教材将延至初三课堂 新增两册中国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