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考试制度的改革政策

发表时间 | 2014-08-31   来源 | 文汇教育



这次改革的总目标,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到2020年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具体来说,包括3个重要组成部分: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基本模式;健全学生、学校、专业机构、政府、社会共同参与的招考运行机制;构建衔接各级各类教育的人才成长“立交桥”。

高考改革,是党中央今年要抓的重要工作之一。新学期开学前两天,《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经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相信过不了几天,令人关注的高考改革方案就将面世。

这次改革的总目标,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到2020年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具体来说,包括3个重要组成部分: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基本模式;健全学生、学校、专业机构、政府、社会共同参与的招考运行机制;构建衔接各级各类教育的人才成长“立交桥”。

那么再具体一点,高考、中考、小升初究竟会怎么改呢?大家最关心的这些问题,权威的人民日报827日在“改革热点面对面”栏目专门进行了梳理。

高考改革有什么突破

高考,被称为“中国第一考”,在整个招考体系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指挥”高中,左右初中,而且已经影响到小学甚至学前阶段。有人提出“高考不改,一切皆空谈”。

为此,这次改革把高考改革作为重中之重,通过系统综合的设计,先在一些地方试点,将一次考试成绩决定命运,改为依据高考统考成绩和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建立起更加科学、更加公平的评价选拔体系,以有利于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科学选拔人才,维护社会公平。综观这次高考改革的制度设计,有不少重要突破。

第一、统考内容和方式有突破。

统考,也就是现在每年67日、8日(一些地方到9日)进行的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统考考什么、如何考,是高考改革的 “重头戏”。在统考改革方面,重大举措主要是两点:

一是调整科目,不分文理科,增强考试的综合性,促进学生全面均衡发展;

二是外语不再在统考时举行,实行社会化考试,由学生自主选择考试时间和次数,可以一年多考,将最好成绩计入统考总分。

第二、综合评价有突破。

评价一名学生,不仅仅注重“考三天”,还要“看三年”。除了统考之外,将推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不再实行百分制,而以合格和不同等级来评判,每一门课程学完即考,“一门一清”,减轻不必要的课业负担。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志向和优势以及高校招生基本要求,自主选择参加部分等级性考试科目。

综合素质评价,主要考查学生品德养成、身心健康、兴趣爱好、实践能力等方面发展情况,促进学生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第三、招生录取有突破。

与考试改革配套衔接,在招生录取上实施两个方面重点改革。

一是普通高校(本科)招生,依据统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进行综合评价,完善自主录取、推荐录取、定向录取、破格录取等多元录取办法。

二是高等职业院校招生,体现职教特色,在录取方式和时间上与普通高校分开,主要依据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职业倾向性测试成绩录取,使学生从高考的竞争压力中解放出来,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

中考改革亮点在哪儿

中考是学生求学路上的关键一跃,是衔接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的重要枢纽。中考改革的取向和效果如何,直接影响每个中小学生全面发展,关系到素质教育的实施。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为中考制度改革指明了方向。具体来说,这次改革究竟有什么亮点呢?

亮点一:注重平时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

改变一次考试评价和选拔学生的局限,鼓励各地积极探索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综合评价情况为依据的招生方式。根据课程开设和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在相关科目的学习完成后,及时安排相应考试,减轻学生集中复习和备考压力。同时完善学生“成长档案”,客观记录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情况,将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高中录取的主要参考。

亮点二:优质高中招生指标分配到区域内初中。

优质高中师资强、硬件好,进入名牌大学的几率大,是人们趋之若鹜的“香饽饽”。优质高中招生名额是否合理,关系着中考改革的公平性。

要完善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合理分配的办法,使优质高中向普通初中倾斜,为在薄弱初中的学生提供进入优质高中的机会。目前,全国大部分地区分配比例已超过50%,山西、山东等省甚至达到了100%。北京在2014年中考改革中,将全市83所优质高中校统招计划30%的名额,分配到区域内所有初中校。

亮点三: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实行注册入学。

中等职业教育是国家培养技术型人才的重要渠道,为很多学生实现人生价值又打开“一扇门”。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为依据,在录取方式和时间安排上与普通高中分开,使部分学生从激烈的中考竞争中分流出来,提前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方式。

小升初改革有啥举措

小学升初中是义务教育阶段内的升学,从1986年开始,在普及初中的地方,就推行小学毕业生就近免试升入初中的改革。这体现了义务教育公益性、公平性的法定要求,一定程度减轻了小学生课业负担和考试压力。但事实上,由于教育资源不均衡,家长宁可舍近求远也想让孩子上一个好初中,这导致很多地方特别是一些大城市小升初“择校热”愈演愈烈。孩子们苦练各种“绝技”,家长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本应平静轻松的小升初成为一场激烈的“大战”。

为改变这种状况,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再次强调,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并提出试行学区制和九年一贯对口招生等举措。20141月,教育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合理划定招生范围、有序确定入学对象、规范办理入学手续、全面实行阳光招生、逐步减少特长招生、做好随迁子女入学、大力推进均衡发展等一系列具体措施。2月,又专门发出通知,对做好重点大城市(直辖市、副省级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工作提出要求。要确保免试就近小升初政策落实,关键是用好这样几招。

科学划定片区。落实就近入学,首先要把“近”的范围划定好,让大家知道哪个孩子该上哪个初中。科学合理划定片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考虑多种因素,比如适龄学生人数、学校分布、学校规模、交通状况等,片区划定后要相对稳定。教育部提出,到2015年,重点大城市90%以上的初中实现划片入学;每所划片入学的初中90%以上生源由就近入学方式确定。

严格学籍管理。按照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从201391日起,全国2亿多中小学生获唯一学籍号。统一建成的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实行一人一籍、籍随人走、终身不变。这将为小升初学生登记、随机派位及遏制学生无序流动等提供基础性保障。

强化公开监督。免试就近入学的各项措施管不管用,关键是要在阳光下运行,接受社会监督。小升初工作开始前,应通过多种形式主动向社会公开划片范围、招生计划、程序时间、办学条件等相关信息。小升初期间,应主动公布招生结果等相关信息,做好信访接待工作,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探索学区化办学。所谓学区化,就是按照地理位置相对就近、办学水平大致均衡的原则,将初中和小学结合成片进行统筹管理,提倡多校协同、资源整合、九年一贯。北京市西城区从2014年起试行学区制,以15个街道行政区划为依据建设11个学区,通过优质校与部分学校的重组,对学区内教育资源进行重新布局,实现学区之间、学区内各学校之间资源均衡配置。同时,还将采取高校、优质中学办附小的方式推行九年一贯制。全国不少地方也正在进行类似试点。

免试就近入学政策的落实也带来一些新的问题。比如,由于减少特长招生、取消“共建生”,优质学校片区买房落户成为择校的唯一途径,造成“学区房”房价上涨等。对此,还要通过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从根本上加以解决。

做好重点大城市就近入学工作的目标

2015年,重点大城市所有县(市、区)实行划片就近入学政策,100%的小学划片就近入学;90%以上的初中实现划片入学;每所划片入学的初中90%以上生源由就近入学方式确定。

2017年,重点大城市95%以上的初中实现划片入学;每所划片入学的初中95%以上的生源由就近入学方式确定。


原题 | 高考怎么改?中考怎么改?小升初又怎么改?]


提交评论

你必须 登录 以便提交评论

关于我们

醒客教育思想网由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先生题写站名,并得到茅于轼、张曙光、雷颐、汪丁丁、丁学良等国内知名思想界人士的支持,是一个传播国内外最新教育思想、观念资讯与新知的公益性网站。

联系我们

E-mail:edu.thinker@hotmail.com

微信公众号:eduthinkers

新浪微博:http://weibo.com/eduthinkers

醒客教育思想网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8113215号

             

Designed by 广州醒客

Powered by WordPress

// www.eduthink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