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 | 北大历史系主任:人文学科难办,问题出在大学行政化
作者 | 高毅 发表时间 | 2014–8–16 来源 | 中国新闻网
中国的大学管理者主要还是在依据科学理性,积极努力地为自己的学校争资源,只是由于长官意志的作用,他们的行为会表现得比较专断一些。尤其当他们认定这是在做好事、何错之有的时候。当然,这就可能造成更大的麻烦,包括引起师生们的强烈反弹,因为“行政化”和“官僚化”的结合,使人文学科一段时间以来所面临的那种多少还有些抽象的威胁,似乎突然间具象化了。
这种有损人文精神的“行政化”,说到底还是西方世界早已广遭诟病的工具理性或科学理性泛滥、专制现象的一个结果。
感觉现在的大学文科,尤其是人文学科,越来越难办了。这也不是哪一个国家的难题,而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一般认为问题出在大学的“行政化”。
据欧洲的同行说,这股风是从美国刮起来的,渐渐现代大学文化的发祥地欧洲也被裹挟而去。而我们国家由于一直强调要和世界“接轨”,自然也不能幸免。这种“行政化”的主要表现,就是各大学为争夺办学资源而实施越来越严密的量化管理,大学行政部门的作用由此日益凸显。结果教授们坐不住冷板凳了,要不停地应付学校对自己工作绩效的量化考核,还常常不得不为保住自己的名望、待遇乃至饭碗,违心地赶出一些粗制滥造的东西。本来他们都应该是一些不受世事纷扰、只凭良心教学生和只凭兴趣做学问的精神贵族,也只有这样的精神贵族才能教出真正的好学生,才能有真正伟大的文化创造。可是这些常识早被许多大学管理者抛到脑后去了。当然他们好像也是没办法,如今竞争太激烈,不随俗就只能完蛋。这种有损人文精神的“行政化”,说到底还是西方世界早已广遭诟病的工具理性或科学理性泛滥、专制现象的一个结果。尽管会牺牲一些人文价值、人文趣味、人文情感之类的东西,但大学管理起来不仅简单容易多了,而且还能速见“成效”—比如提高排名,比如拉来巨额赞助,多科学、多合理、多成功啊,何乐不为?
有人说,西方大学的“行政化”之风,刮到中国后就变了味,变成“官僚化”了。这也有一定的道理,因为我们有“官本位”的政治文化传统,管理者的长官意志更突出一些。不过,作为“行政化”主要根源的工具理性的片面扩张,在这里依然存在。中国的大学管理者主要还是在依据科学理性,积极努力地为自己的学校争资源,只是由于长官意志的作用,他们的行为会表现得比较专断一些。尤其当他们认定这是在做好事、何错之有的时候。当然,这就可能造成更大的麻烦,包括引起师生们的强烈反弹,因为“行政化”和“官僚化”的结合,使人文学科一段时间以来所面临的那种多少还有些抽象的威胁,似乎突然间具象化了。
“燕京学堂”项目之所以会引出一场风波,恐怕原因就在这里。这个项目的主旨,也许很大程度上就是要为北大人文学科争资源,数目可能还相当可观。可偏偏人文学科的许多老师就是不领情。是他们犯傻吗?当然不是。究竟为什么,其实不难理解。北大是中国人文精神最强的大学。北大的人文精神又植根于中华文明的沃土,这正是北大最受世人敬重的特色。具体承载着这种人文精神的北大人文学科,因为其求真务实、博大精深,自然也是北大特有的光荣。所以老师们才会固执地拒绝在这个问题上开玩笑。
高毅:系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系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