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话民国职业教育——壬戊学制与职教黄金期

发表时间 | 2014-07-25   来源 | 搜狐教育

 

[原题:民国职业教育的现实镜鉴]


最近,职业教育话题的热度不减。先是全国一半的高校转型职教,上个月又有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历史悠久的名校也将从学术型高校转为应用型大学,意味着985211等部门名校也可能转为职教。扑朔的职教政策引起不少争议,褒贬也不一。不妨看看民国时期的职教发展和对现实的历史镜鉴。

民国职业教育的诞生:与近代民族工业密切相关

中国现代职业教育发源于1867年创办的福州马尾船政学堂,其发端比普通教育还早,但步履之艰难却远甚于普通教育。在职业教育的雏形诞生后得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职业教育无论是在校学生的数量还是教育理论上都没有取得重大进展。

民国政府成立以后,为了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措施,中国民族资本又迎来了一个发展壮大的黄金时期,而企业的发展壮大又对工人的数量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当时的教育情况却与企业的需要背道而驰,从1912年到1916年,实业学校总数虽然从425所增加到525所,但是学生数却从31736减少到30099人。与此同时,普通教育又严重脱离生产实际,因此根本不能满足工厂对人才的渴求,于是企业家迫切地希望教育界能够做出改变。

民国职业教育的高速发展:壬戊学制的颁布

192211月,北京政府颁布了《学校系统改革案》大总统令,即壬戌学制。“壬戌学制”建立了自成体系的、从初级到高级的职业教育系统,用职业教育制度取代了清末的实业教育制度,第一次确定了职业教育在学制中的地位。这一学制虽未明确具体的职业教育宗旨,但是已经体现了平民教育思想和职业教育思想的精神。至今“壬戌学制”仍然在台湾贯彻实施。

“壬戌学制”中有关职业教育的规定有:

1)小学课程在较高年级时,斟酌地方情形,增置职业准备学科;(2)初级中学施行普通教育,但得视地方需要,兼设各种职业科;(3)高级中学施行普通、农、工、商、师范、家事等科,但得酌量地方情形,单设一科或兼设数科;(4)职业学校之期限及课程,需酌量该地方实际需要情形而定;(5)为健全职业教育,在相当学校内酌设职业教员养成科。

此外还有两项附注:(1)依旧制设立之甲种实业学校,酌改为职业学校,或高级中学农、工、商等科。(2)依旧制设立之乙种实业学校,酌改为职业学校,收受高级小学毕业生,但依地方情形,亦得收受相当年龄之初级小学的学生。

比起已往的学制来,壬戊学制有了很大的改进,特别是它将职业学校、师范学校与普通中学混合成一种“综合中学”,使职业教育获得了和普通教育相同的地位,对消除人们轻视职业教育的心理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另外,壬戊学制规定从小学阶段开始就需要做职业教育准备,并且中学也要开设职业科,这样就使学生既能准备升学,又能快速就业。从壬戊学制颁布开始,中国现代职业教育进入了一段高速发展的时期,也是中国职业教育发展史上的短暂黄金期。但是由于当时客观历史条件的限制,壬戊学制的种种美好设想不但不能得到实现,反而对普通中学的教学质量产生了负面影响。因此,在1932年时,国民政府颁布了1932-1933学制用来代替壬戊学制,其中最大的改变就是把已经并入普通教育的职业教育重新独立了出来,这种做法就又回到了从前的老路上,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再加上连年战乱的影响,民国时期的职业教育始终没有恢复到其鼎盛时期的水平。

黄炎培的“三个宗旨”和中华职业教育社

民国政府建立后,以黄炎培等为代表的一批职业教育先驱开始通过实践和理论创新来大力推广职业教育,在他们的努力下,政府在1922年制定出了包括职业教育在内的新的教育体制,“职业教育”从此作为一个正式名词登上了历史舞台,并在随后的数年中掀起了一波职业教育的高潮,达到新中国建立以前的最高峰,然而,由于社会环境过于恶劣,这股潮流又很快归于沉寂。新中国成立后,在排除了重重的艰难险阻后,职业教育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与此同时,一些长期没有解决好的问题伴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也体现得越来越明显,对其未来的走势产生了一些消极的影响。


中国近现代爱国主义者和民主主义教育家黄炎培

其实,近代意义上的“职业教育”,不同于中国传统的学徒制,也不同于晚清时期主要限于农、工、商三科的实业教育,它具有如下特点:首先,它是以大机器工业生产为背景的;其次,它不仅是为了政府和社会的需要,而是以使个人将来具备从事某种职业的技能为第一目的,与实业教育相比范围广而程度浅;最后,它具有近代新式教育的特点,以近代科学技术知识为教学内容,以新式学校为培养职业人才的场所。职教社成立之初,职业教育作为当时一种新的教育形式,免不了受人非议。有人称其为啖饭教育作孽教育,甚至连职教社的发起人之一蒋梦麟也认为职业教育是教人混饭碗。对此,黄炎培提出了职业教育的三个宗旨:“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一也;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二也;为世界、国家增进生产力之准备,三也。”

1913年,黄炎培发表《学校教育采用实用主义之商榷》一文,要求儿童在学校所接受的教育都能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在实业界、教育界、政界都引起强烈共鸣。1916年,在黄炎培的主持下,江苏省教育会成立职业教育研究会,这是我国最早组建的职业教育研究机构。19174月,伍廷芳、梁启超、张謇、范源濂、蔡元培、黄炎培等人在《教育杂志》上发表《中华职业教育社之发起》,宣布组织发起中华职业教育社(简称职教社)。同年56日,在江苏省教育会召开成立大会,通过了《中华职业教育社章程》;同年7月,在《东方杂志》上发表《宣言书》,宣布中华职业教育社正式成立。1918年中华职业教育社创办的中华职业学校,相继培养了华罗庚、徐伯昕、顾准、秦怡等一大批杰出人才,成为当时国内外颇有影响的最富有实验性的学校

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现实镜鉴

仔细考察民国时的职业教育,虽然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是,仍有其值得思考和借鉴的方面:第一,当时的专业与课程设置满足了社会生产力进步需要;第二,国家重视从立法层面上来促进职业教育;第三,强调了实习对于学生技能掌握的重要性。这些理念对今天的职业教育也有着重要的启示。

而且一直以来,职业教育之所以会受到人们的轻视,与其和普通教育的分离是分不开的。在这样的教育体制下,深受传统观念影响的人们会认为只有读不好书的人才会去选择以出卖自己的劳力为生,因而将职业教育视为普通教育的从属而不是一个平等的教育体系,职校被认为是中高考无望被迫的选择,而进入职校的学生拼命挣扎继续考试进入本科深造也是大有人在。就连现在的社会用人体系,也都是看毕业生的学历。而对于职校生毕业的学生而言,好的职位和晋升空间,已经在歧视间回报他们。


提交评论

你必须 登录 以便提交评论

关于我们

醒客教育思想网由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先生题写站名,并得到茅于轼、张曙光、雷颐、汪丁丁、丁学良等国内知名思想界人士的支持,是一个传播国内外最新教育思想、观念资讯与新知的公益性网站。

联系我们

E-mail:edu.thinker@hotmail.com

微信公众号:eduthinkers

新浪微博:http://weibo.com/eduthinkers

醒客教育思想网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8113215号

             

Designed by 广州醒客

Powered by WordPress

// www.eduthink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