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小圆豆子 发表时间 | 2014-02-13 来源 | 新快报
爱的教育并没有具体的形式,在学习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时,也从来没有一个人跟我说你要这么做,或者那样做,才是“正确的”、“爱孩子”的。而是实习的每一天,看到带班老师给那个因为家长粗心而手背粗糙的孩子涂护手霜,或是在故事时间轻轻地怀抱那个乱动乱爬的小男孩,甚至当某个孩子乱发脾气出言不逊时,也能淡然地回应一句:“我知道你现在很难受,桌子上有你喜欢的书和玩具,希望你能感觉好一点。”
爱的教育并没有具体的形式,爱是眼睛里看到的这一切。
谁说情人节是年轻人的专利?这不,我们幼儿园也在如火如荼地准备着。
早晨路过三岁班,大家已经围着Ms. Stacy做起了情人节的小礼物袋。简单的汉堡包纸袋上贴上爱心、花边还有小朋友的手绘涂鸦后,瞬间温馨了起来。
Ms. Stacy计划情人节当天把纸袋放在每个小朋友的橱柜里,然后告诉小朋友们可以带自己喜欢的小礼物分给小伙伴们──在这个“自我中心”极度膨胀的年纪,看着别人因为自己喜欢的东西而感到快乐,便是学会分享的第一步。
当然,为了不给家长们造成经济负担或者预防孩子们的攀比心理,Ms. Stacy也规定了每样小礼品的价值上限不得超过5美元。
我也有自己的小算盘,早会开始,我在小黑板上写下:
“爱是──每天早晨我走进教室,你们都给我一个大大的熊抱。”
我画了一个爱心,孩子们很默契地猜到了我的用意,七嘴八舌地开始了自己的三行短诗:
“爱是——爸爸妈妈每天在起床和睡觉的时候,给我一个甜甜的吻。”
“爱是——Colin说,她是我永远的好朋友。”
“爱是——Ms. Fey总能给我们准备好多好玩的。”
……
嘿嘿,与其说要教给他们怎么去爱,不如说,是他们满满的爱成了老师们哪怕再苦再累也会嘴角上扬的动力。
把孩子们歪歪扭扭还带着拼写错误的“情诗”一一裱起来挂在墙上,家长们拍照留念的时候眼圈红了一片。
爱的教育并没有具体的形式,在学习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时,也从来没有一个人跟我说你要这么做,或者那样做,才是“正确的”、“爱孩子”的。而是实习的每一天,看到带班老师给那个因为家长粗心而手背粗糙的孩子涂护手霜,或是在故事时间轻轻地怀抱那个乱动乱爬的小男孩,甚至当某个孩子乱发脾气出言不逊时,也能淡然地回应一句:“我知道你现在很难受,桌子上有你喜欢的书和玩具,希望你能感觉好一点。”
──爱是眼睛里看到的这一切。
全世界对于探索爱的终极奥秘都大同小异,“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孩子犯错的时候,及时跟他讨论下一次怎样避免同样的错误,这样当他看到别人失误的时候第一反应才不是指责,而是相助;孩子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因为年龄、能力的限制需要更多时间,给予他充分的时间和鼓励,这样他以后面对弱势产生的是同情而不是欺凌;接受孩子可以拥有不同的想法(哪怕未必是成熟的),这样孩子才不会仅仅因为“不一样”就去否定别人。
中国自古以来信奉“言传身教”,美国人也一样认为爱的教育从来都不是做作的,而是在每一刻和孩子相处的气氛中慢慢渗入彼此的内心。
作者系美国弗吉尼亚州幼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