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新华社 时间 | 2014-02-15 来源 | 新快报
春节前夕,教育部正式公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这份被称为“小升初新政”的文件重申:各公办和民办学校均不得采取考试方式选拔学生。同时取消“小升初”“推优保送”政策,以促进学生减负,保证教育公平。那么,对其他国家的孩子们来说,小升初又意味着什么?他们在小升初时要考试吗?
美国:看学区选房 升学没压力
对于美国初中学生费利斯来说,“小升初”的经历不值一提。“只要学期考试没有不及格,小学升初中与升入其他年级有什么不一样吗?”况且,“想考不及格,还真不太容易,”费利斯笑着说。
美国的公立初中和小学是衔接配套的,在多数城市,只要学区不是太差,美国家庭一般都会选择让子女就近上免费公立学校。除了极个别的学生,学区内的小学生一般都能顺利升入初中。除了一些特殊的“明星中学”或门槛特别高的学校,美国多数学区内初中的教学水平差异并不太大。
而这平淡无奇的顺次升学程序背后,却反映着美国的教育哲学。洛杉矶阿凯迪亚学区的王老师说,美国初中和小学教育体系强调的是降低学生不必要的压力。
就学生们参加的加州标准测试而言,其结果对学生小升初几乎没有任何影响,而是影响学校优劣的评估。这样,提高学生综合水平以及学业成绩的压力就从学生身上转移到了学校。
对孩子来说,“小升初”主要的压力还是来自环境的转变。因此,从五年级(或六年级)下半学期开始,不少学校会做一些准备,帮助孩子适应即将到来的转变。其中最重要的是组织学生到中学参观,与中学师生见面,并听取对中学课程、课外活动等方方面面的介绍。
事实上,如果选择就读一般美国公立初中,不要说小升初不成问题,就连新移民或新搬到一个学区的“插班生”也不成问题。
在美国,人们常常根据工作机会甚至仅凭“我愿意”来选择定居城市。大部分有孩子的家庭,也会以学区教育质量为前提选择定居的区域。美国公立学校实行按居住地入学的原则,凭借家长身份证明以及住宅水、电、煤气和电视费等缴费单就可以为孩子办理入学手续。书本和课外活动需要家长缴纳费用,学费则以房产税的形式交纳。在好的地段,这笔费用不菲。
日本:学生拼分数 家长拼钱包
在日本,小学升初中不硬性划片,但竞争十分激烈,被称为“家长的考试”。
为升入理想学校,日本小学生从4年级、最晚不迟于5年级开始补习,在补习班学习学校没有教授过的内容。由于竞争激烈,近年甚至出现了针对1至3年级小学生的小升初补习班。
这种补习花销庞大,甚至超过中考、高考补习班。如果报名日能研、四谷大冢或SAPIX等知名补习班,一个孩子3年总共开销约230万日元(约13.64万人民币)。虽然中小规模的补习班费用要便宜一半,但还是知名补习班更受青睐。
日本家长和孩子苦苦奋斗,只为进入选拔制学校。
日本中学分国立、公立还有私立三种。大部分公立中学实行“学区制”,即根据学生家庭住址来划片直升,不考试。私立、国立和部分公立中学则是选拔制学校,通过 “学测”和“体测(运动能力测试)”等选拔学生。这种学校原则上不受学区限制,但不建议居住较远的孩子报考。
实行选拔制的学校受青睐,一个原因是公立学校师资和学生素质参差不齐。更重要的是,这些学校基本是初高中一贯制,即初中直升本校高中,并且与相关大学之间有稳定联系。
不少私立学校以大学入学为目的,在中学6年中有意识培养学生兴趣专长。如果小升初进了这些学校,就等于半只脚踏进了大学。
学费方面,相比普通公立学校,私立学校、选拔制一贯制中学入学后的费用也要高得多。入校时,每个学生无论成绩高低一律要缴纳相当于择校费的“入学金”和“设施费”,以及学杂费。此外,这些学校的“修学旅行”目的地多在国外,不菲开支也由家长承担。
日本文部科学省最新数据显示,2012年公立初中的学费平均为45万日元(约合2.66万人民币),私立初中的学费则为130万日元(约合7.7万人民币),相当于公立学校的3倍。
日本小升初竞争激烈,其症结在于僧多粥少。日本文部科学省数据显示,2013年日本共有10628所初中,其中公立中学居多,只有73所国立学校和771所私立学校。
新加坡:一考定终身 补习成常态
新加坡中学与中国不同,毕业生流向(“源流”)不同,发展方向明确。民间因此有小学升初中会考(小六会考)“一考定终身”之说。
大部分小学毕业生凭借小六会考的成绩填报志愿,然后由教育部结合成绩和志愿分配。原则上根据成绩高低排序,依照第一、第二、第三志愿依次排列入学。如果所有填报志愿都未录取,则由教育部根据距离家庭住址远近安排指定的学校就读。
升入初中后,所有学生再根据其成绩和所选课程细分为不同的源流,包括快班课程。四年后,他们统一参加O水准考试,一般升入两年制或三年制的初级学院,就是大学预科。
未能升入初级学院的学生属于普通源流,但又分为通往大学偏学术课程或偏技术课程两种方向。偏重学术的学生继续朝着初级学院方向努力,再读一年中学(五年级)。
偏重技术的学生则读一年技术教育基础课程,进入大专或中专学习。中专毕业学生仍可升入大专,大专的学生也可以通过考试升入综合性的大学,但人数比较少。
新加坡也有一些通过笔试和面试自主招生的精英学校,列入小升初“直接收生计划”,比如莱佛士书院和华侨中学。这些学校往往采取六年的“直通车”课程,没有中考直接升入高中。还有一些学校有少量名额,用于自主招收特长生,如有科学、数学、体育或艺术专长的学生。
这些“直通车”课程的学校有更大的课程设置自主权,让学生在完成学业之余发展更多才艺,学生在六年中学之后可以直接参加A水准考试,作为大学入学的敲门砖。
不过,即便是通过“直接收生计划”被录取的学生,也必须参加小六会考,成绩达到一定的分数线才可入学。
小六会考一般考四门,分别是英语,作为母语的汉语、马来语或淡米尔语任选一门,再加上数学和科学。由于当地小学一般只有半天正式的课程,补习就成了家常便饭。
在新加坡工作的林女士女儿在当地小学读六年级,正是要考中学的“关键时期”。她工作忙碌,但还是帮女儿规划如何应对升学的挑战,也在过去的几年里花了很大力气找辅导老师帮孩子补习。
“我家姑娘还好,听说有小孩子甚至做作业到凌晨两三点的。”林女士说,“她还有特长,希望能够在升学的时候起作用。”
英国:“重点”争破头 “私立”学费高
英国公立初中分两种:普通公立学校和“文法学校”。前者是免费初中教育的基础,完全依照就近入学原则,教育质量参差不齐。“文法学校”则相当于“重点中学”,小学升初中的激烈竞争也就存在于此。
文法学校的数量当然比普通公立初中少得多,要想进入这类教育质量更高且同样免费的初中,就必须填报志愿,参加所在区的统一考试。最后,由文法学校按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排名,择优录取。
英国小学毕业生多为11岁的孩子,升入七年级即初中的文法学校考试因此被称为“11+”考试。这种考试以难度大而闻名,考试科目一般包括数学、英语、文字推理和图形逻辑等。
其中,文字推理颇能体现考试难度。这一科目对英语词汇量要求很高,单词拼写、词义、同义词、近义词等都需要掌握。此外,还要有一定的语法基础,对于11岁的小学生来说难度自不必言。
虽然“11+”考试难度大,但文法学校高质量、免收费的“诱惑”也大,因此许多专门针对“11+”的考前培训班应运而生,且要价昂贵。除了给孩子报培训班,为选择教育质量更好的地区而“举家搬迁”也是常有的事。
文法学校受到热捧,说到底还是因为数量偏少,供不应求。据报道,因为同为免费的公立学校,教学质量却明显更好,文法学校的存在被指有违公平原则,在这一压力下,政府上世纪60年代就已禁止新设此类学校。
当然,“不差钱”的家庭可以避开竞争激烈的文法学校,选择教育质量更有保障的私立学校。而代价自然是高到让老百姓咋舌的学费,一般都要每年3万英镑(约合30万元人民币)以上。统计显示,全英也只有约7%的儿童就读私立中学。
不过,私立学校往往有自己悠久的历史传统和雄厚的师资,这一点也会让贵族和富豪们觉得“物有所值”。拿名气最大的伊顿公学来说,包括现任首相戴维·卡梅伦在内的近20位英国首相毕业于此,威廉王子、哈里王子等多名王室成员也毕业于这座名校。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