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曙光:基础教育机会平等之重要

作者|张曙光  成稿时间|20020506    来源|醒客教育思想网(作者供本网专稿)


张曙光·教育改革思考

[原题]职能错位 行为扭曲

中国教育改革的失误,集中表现在对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结构和关系的安排和处理上。这既反映出思想理论上的偏差,也说明了政策指导上的失误。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国教育供给、融资和管理的基本格局是:大学教育中央管,中学教育省市管,小学教育县乡管。这一格局完全搞乱和颠倒了政府职能,从根本上扭曲了政府行为。

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是两类不同性质的教育,在人们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中处于不同的地位,起着不同的作用。因而其需求的性质不同,其生产供给的组织安排也不一样。基础教育是人们平等参与的基本条件和重要途径,受教育机会特别是受基础教育机会的平等,是人与人平等的最基本的内容,几乎所有国家都将基础教育作为义务教育,并将其作为宪法的重要条款,也就是说,接受基础教育是公民的宪法权利,提供基础教育是政府的法定义务。因而,就其性质而言,基础教育是一种公共产品,而且是一种全国性的公共产品。由于公共产品的生产供给和为其融资是可以分开进行的,因而,基础教育虽然可以由各个地方分散组织和供给,但其融资却需要由中央政府负责,并通过税收进行筹资。与此完全不同,高等教育则是为了满足个人超出平等参与之上的需要,是达到个人全面发展和自我实现的手段,因而,就其性质而言,高等教育是一种不折不扣的私人产品,其生产供给可以由私人进行,其融资筹资也是个人的选择。政府只要把这种权利交给学校和个人,并予以保障即可。虽然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有一些国立大学,但也有很多高校是私立学校,而且几乎所有的名校,如哈佛、耶鲁、牛津等都是私立学校。

然而,中国的现实恰恰相反。基础教育是由基层县乡政府组织和提供的,其融资也由县乡负责和承担。但是,由于县乡两级财政60%以上是赤字财政,入不敷出,而教育经费又占县乡财政支出的60%左右,成为县乡两级的一大负担,因而基础教育自然处于一种困难的境地,特别是在农村和经济不发达地区。由于财政困难,地方政府就千方百计地转嫁负担,不是欠发教师工资,就是向农民摊派,这也是农民负担不断加重的重要原因。至于在城市中,虽然由于收入状况和财政状况相对较好,当地人口的子女教育一般不存在太大的问题,而外来人口的子女教育却成为这种制度的直接受害者。因为基础教育由地方政府融资,在现行法律制度框架下,外来人口不是当地臣民,其子女的教育一直被排除在当地的教育系统之外,要么高额收费,要么不管不顾,不予取缔就是地方政府的“仁德”。尽管外来人口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他们却无法享受当地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这里奉行的仍然是一种歧视性规则。于是,数千万学龄儿童的上学问题居然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为了缓解基础教育的窘境,政府通过一些所谓非政府机构组织发动了一场社会运动,实施了“希望工程”,力图借助民间的捐赠,帮助贫困地区兴办希望小学,资助贫困家庭的失学儿童重返校园。对于这一崇高事业,笔者给予高度评价,对于慷慨解囊的捐赠者,笔者也非常崇敬。这确是一件利国利民利已利人的大好事,是一件公德无量的事情。但是,对于把基础教育建立在希望工程的基础之上,通过社会捐赠来解决基础教育问题,笔者实在不敢苟同。说句不好听的话,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这是把义务教育变成了叫花子教育。

与基础教育不同,高等教育是由中央政府组织和融资的,特别是在合校以后,更提高了高等教育的集中度,(教育)部管高校的数量和比重有了很大的增加和提高。由于中央财政状况的好转,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口号下,大量资源流向高等院校。除了按年度大量的财政拨款以外,先有22所院校和211工程的专项拨款,后有2+73+6的安排以及942个(一说894个)重点学科的设置。仅以后者而论,其中的“3”,即两所高校三年各拨款18亿元,一所三年拨款12亿元,其他6所院校中央各拨款10亿元。重点学科每个每年200万元,连续五年共计1000万元,两项合计200多亿元。在中央财政倾斜政策的安排和激励下,地方财政要有相应的配套资金,有的地区甚至加倍,据说有一个大学,中央财政给10个亿,省财政给20个亿。如果再加上省属高校的专项拨款,投入高等教育的专项资金就会数倍于200亿元。于是,纳税人的钱不是用于公共事务的支出,而是用于资助个人超出平等需要的发展。这就违背了最基本的财政原则,造成了政府职能的明显错位和行为的严重扭曲。

问题在于,用增加财政拨款的办法能不能办成世界一流学校。也许某些教育官员是相信的,但是,笔者是怀疑的,世人也是怀疑的。能不能办成一流名校,关键在于有一个好的独立自由的办学思想和办学机制,这一点我们是缺乏的,而增加财政拨款是买不来这些东西的,加强行政控制更是南辕北辙、格格不入。

教育之根本在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而根本之根本是基础教育。在我国目前的情况下,高等教育只能是精英教育,用财政来资助高等教育,对于我们来说,也许是太奢侈了。200亿元的财政拨款虽然数量不少,但是用在高等教育上,也许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而用在基础教育上,则可以解决大问题。如果说,100万元可以盖一所小学,那么,200亿元就可以兴建20000所小学。如果说实施义务教育,每个学生6年需要5万元,9年需要10万元,那么,200亿元可以使40万孩子读完小学,或者让20万少年读完中小学。这对于这些学生的未来,对于我国教育体制的健全和国家经济的发展,其好处将是大大的。

                             2002/05/06,于北京方庄芳城园

 

提交评论

你必须 登录 以便提交评论

关于我们

醒客教育思想网由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先生题写站名,并得到茅于轼、张曙光、雷颐、汪丁丁、丁学良等国内知名思想界人士的支持,是一个传播国内外最新教育思想、观念资讯与新知的公益性网站。

联系我们

E-mail:edu.thinker@hotmail.com

微信公众号:eduthinkers

新浪微博:http://weibo.com/eduthinkers

醒客教育思想网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8113215号

             

Designed by 广州醒客

Powered by WordPress

// www.eduthink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