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曙光:靠计划体制创世界一流大学是死胡同

作者|张曙光  成稿时间|20020427  来源|醒客教育思想网(作者供本网专稿)


张曙光·教育改革思考之一

[原题]教育:计划体制的遗风犹存

张曙光

也许,在一些主管教育的行政官员看来,教育的国家垄断和政府管制就是要借助于国家的力量,打造世界级的教育航空母舰,创办国际一流名校,并认为这是发展中国家唯一可走的道路。那么,在笔者看来,这是一条代价高昂、损失惨重的死胡同。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的计划体制已经被冲得七零八落,溃不成军,特别是在经济领域,虽然有些方面的国家垄断和政府管制尚未完全打破,有些方面还有反复和回潮,但市场制度已经深入人心,市场化已经是大势所趋,无法阻挡。然而,在有些领域,市场化的改革相对滞后,计划体制依然在继续运行,有的还相当强大,教育就是其中一例。有人将教育部门称为计划体制的最后堡垒,也许有一定道理。本文仅就高等教育为例做点分析,其他教育与此无本质差别。

什么是计划体制,它有哪些特点,这些特点如何在教育部门体现和实施?教育改革改了些什么,这些改革的意义和作用何在?不讲清这些问题,前述的论断就站不住,有关人士也会觉得不公,甚至有人会认为这是以偏概全,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学“登徒子好色赋”,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否定教育改革的大好形势。其实,非也。不重锤敲击,不能猛醒,我们还会在老路上亦步亦趋。

教育改革的举措不断,成绩也不少,摘其要者大致有,80年代恢复了高考,近几年又扩大了招生,有了计划内和计划外、公费生和自费生,高考从一年一次,分出了春秋两季,考试科目从原来的固定门类变成了3 +X,搞了211工程,实施了合校并校,从统招统配变成不包分配,双向选择,批准了民间办学,向学校下放了部分教学权力,等等。这些改革是否突破了计划体制的樊篱呢现在看来还没有,其中很多只是在计划体制的框架内打转转,有的(如合校)甚至强化了教育行政部门的垄断权力。由于旧体制的拖累,形成了巨大的扭曲,造成高度集中和恶性竞争并存的教育结构、格局和态势。

所谓计划体制,就是由政府和官员主导的体制。这与由民间和市场主导的体制有根本的不同。就教育而论中国历来有“学在民间”之说,孔老夫子办学,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晚近的书院,独立特行,成就了宋明理学;近代的私熟,以及燕京、辅仁,也都是私立学校,培养了多少优秀人才。而计划体制下的教育则是“学在官府”。改革前,中国的所有学校和研究机构都是官方机构,经费由财政拨款,人员由国家分配,工作和活动由宣传教育部门控制和管理。现在虽然开始准许了民间办学,也出现了一些民间学术机构,但是,学在官府的体制并未根本打破。首先,教育被纳入官僚体制,学校有官阶,校长有官衔,且都由教育行政部门任命,如22 所大学校长晋升副部级。更有甚者,校长职位成了教育部安置即将退休的司局长的理想场所。因而学校校长不是教育家,而是政府官员,其行为不以教书育人为已任,而以职位升迁为目标。其次,学校的扩大、撤并和变迁自己不能做主,只能由政府和官员拍板定案。高校的合并就是如此,有哪个是学校间的“自由姻缘”?有的学校不想合并,官员就以断炊相威胁;S省的省属财经学院刚刚并入他校,接着省会城市又将其他财经学校合并组成一个市级财经学院;有的高校想与民间合作办一个二级机构,结果被教育部官员一口否定。学科的设置和发展也由教育部设计和批准。再次,招生由教育行政部门控制,统一招生,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甚至颁发文凭也要经过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前年有一个高校招收了一批研究生,因未能完全取得教育部的同意,毕业后教育部不给颁发文凭。这样一来,学校究竟有多大的自主权,人人心里明白,在教育官员看来,学校不过是教育部门棋盘上的棋子,是其争夺资源和发言权的工具。

计划体制是一种等级体制,歧视性和不平等性是一个基本特征。这一点在教育方面表现得相当充分,目前还有扩大和加剧之势。首先是对民办教育的歧视。民办教育并非教育部的嫡系,其准入有一系列的条件限制,其权利也被剥夺。如,只能先办专科,经过多少年以后,由教育行政部门考核批准再办本科,要想办研究生教育,大概要白了少年头。其招生也只能等公办学校录取后再录取,因而其生源也是最差的,这也注定了民办教育的命运。更有甚者,民办学校学生毕业考试,学校只有1/3的命题权。据说,两年前民办学校学生假期回家,购买火车票不能享受学生待遇,原因是“走读大学”。其次是公办教育也分三、六、九等,不仅有中央级和省市级之别,而且有各种各样的重点校和非重点校、一类校和二类校的区别和称谓,如,先有所谓22所和211工程,后有所谓2+7和3+6。而且,这类区分不是自然发展和相互竞争的产物,而是教育部门钦定的结果,人们不禁要问,本是同根生,为什么厚此薄彼?其实,这是计划管理体制的必然,没有什么可奇怪的,离开了行政等级、行政层次、行政命令,计划体制就不能运行。

计划体制是一种统制体制,是靠控制和命令来运作的。在教育行政部门的控制下,学校不是以学术发展和思想创造为目标,而是以思想灌输、舆论控制和解释政策为已任。一些课程和教材要由教育部审定,于是从中学到大学,再到研究生,很多大好年华要浪费在一些毫无用处的课程上。教育部掌握和垄断着一大批资源,包括教育经费、招生名额、校长任免、重点学科以及硕士点、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的设置等等,以此牢牢地控制着学校和教育的运行和发展。这些东西既是胡萝卜,又是大棒,既是设租的本钱,又是寻租的手段。学校跟着走,既有名又有利;想闹点独立性,对不起,立即会给你点颜色看看。你想当重点院校和重点学科吗你就得听我的,求我批准,给我进贡。为了给这种行政垄断行为披上一种科学和合法的外衣,不惜劳民伤财,搞形式,走过场,实行所谓专家评议。试问,世界上的诸多名校、名专业,哪一个是教育行政部门组织评选出来的?哪一个是专家投票的结果?看来,中国是独一家。

也许,在一些主管教育的行政官员看来,教育的国家垄断和政府管制就是要借助于国家的力量,打造世界级的教育航空母舰,创办国际一流名校,并认为这是发展中国家唯一可走的道路。那么,在笔者看来,这是一条代价高昂、损失惨重的死胡同。它违背了高等教育的基本性质和根本目的,也严重混淆了政府职能和扭曲了政府行为。只要看一看计划经济条件下依靠政府力量创办的大企业,今天还有多少能够存在下去,看一看近些年来靠政府拉郎配形成的企业集团,有多少具有强大的市场竞争力,这一结论就不难明白。

                      2002/04/27,于北京方庄芳城园


提交评论

你必须 登录 以便提交评论

关于我们

醒客教育思想网由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先生题写站名,并得到茅于轼、张曙光、雷颐、汪丁丁、丁学良等国内知名思想界人士的支持,是一个传播国内外最新教育思想、观念资讯与新知的公益性网站。

联系我们

E-mail:edu.thinker@hotmail.com

微信公众号:eduthinkers

新浪微博:http://weibo.com/eduthinkers

醒客教育思想网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8113215号

             

Designed by 广州醒客

Powered by WordPress

// www.eduthink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