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者|刘济良 时间 | 2010-05-15 地点 | 中山大学 教育与中国未来30人论坛2010年会现场
各位专家、学者,非常高兴有这么一个机会来聆听这么多大家对中国教育问题的思考。我现在是大学的教务处长,但是工作当中有很多困惑。中国的教育为什么培养不出创新型的人才?从实际工作来分析一下,到底我们的大学存在哪些问题,大学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大学管什么,大学改革什么。
大学应当给什么教什么东西?无疑是思维方法、专业知识等等,但现在我们的大学生在大学里面能够学到多少专业知识呢?我们来比较一下现在大学生的课程构成。一般来讲,大学四年一般的高校要修满170个学分左右,上下幅度不会很大,一个学生一周18个学时左右,一共3060个学时。这3060个学时是如何分布的?看一下公共科,外语占28学时,体育占144学时,计算机占180学时,大学语文占72学时,高等数学占180学时,大学就业指导36学时,心理健康教育36学时,这些大概占了一半,还不含军事教育。这里的每一项内容都是教育部规定的。教育部说要开展健康教育,因为有学生跳楼自杀,教育部就出台文件,要建立一支心理健康的专职队伍,要纳入课程。然后是军事教育,军训的时候算一部分课时,可以军训期间或前后举办大型的军事讲座,很多大学都开了,不开不行。所有这些课都开了,挤压掉的是专业课的课时。我们的学生大学四年时间是有限的,除了刚才我们讲的那些,他们还要去实习,大学生还要自由发展,动漫、电影欣赏,再用半年多的时间找工作,这四年学专业课的时间有多少呢?这么少的时间学专业课,专业基础不踏实,那是显而易见的。我们经常开玩笑,一个大学物理系、化学系的学生,什么都学出来了,就是物理、化学没学好。
第二个问题,大学生学什么。现在大学生也不容易,什么都在学,特别是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就业门槛越来越多,要求的东西就更多,超出我们上面所规定的那些东西。大学的就业使得大学生进一步功利化,现在大学生考证书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计算机等级证书、教师证书、英语等级证书,每多一种证书工作就多了一个门路、多一个可能性。在这种情况下他如何有时间去培养自己的爱好,锻炼自己的思想品质,甚至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潜心科学研究呢?
第三个问题,大学管什么。大学管什么?管日常工作,或者说什么都不管,现在大学的自主性很小,从专业设置到毕业计划到毕业都是教育部审批,高校的自主性很小,只需要按照教育部要求去做就行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人才培养创新、学校课程改革都很难进行。教育部是什么都管,小到一门课、一个实验甚至高校一个专业撤销都要下文件。有一个精品课程,一个学生报一个实验计划,能不能做,教育部给你立项。教育部明确规定,任何高校不得强制学生买教材,什么意思?就是学生的高校教材是学生自愿的,不愿意买就不买。当然他的主观愿望出发点第一是节约,有的学生家里穷,可借师兄的,第二是防止高校腐败,说买教材要吃回扣。但实际情况是什么?很多学生不是没有钱,家长给的钱拿去上网、看电影,去干别的了,不买教材。每年检查的时候,督导组每次回来都汇报说学生没有教材,能听得懂吗?文科还好一些,但理科没有教材靠听天书怎么能够学会学好?但是你又不能给学生买,除了大学第一年级给学生买,统一订购,以后就是学生自愿,事实上有很多学生都不订的,学生都没有教材,怎么能够学好?这是教育部规定的,你统一买的话,马上就有人告你,上级主管机关就马上追查。包括毕业证,现在有一些学生他不是没有钱,但是有很少一部分是家庭比较贫困的,交不起学费,当然有很多的绿色通道保证他上学,但仍然还有一部分人交不起学费,对于这种教育部是说缓发毕业证。但是我们在实现中发现有一些并不是交不起,甚至有一些很富裕的,说得不好听的话,甚至一些当官的孩子很有钱都不交。我们很多学校光每年毕业的学生因为欠学费能够达到数千万。缓发就有学生告状,去年教育部出台一个规定,不得缓发,必须给学生毕业证发放。发放又带来一个什么结果?都不交学费,反正都发了。这会造成一个什么状况和局面呢?教育部也不是说不该管,但到底怎么管法,能把高等教育激活。
第四个问题,高等教育改什么,对应上面的三个问题,应该是给大学校长更多的办学自主权。每一次改革都会谈到这些问题,大学校长要给他一定的自主权,让他来进行教育的改革。如果说什么都统得很死,要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是很难。要给大学教授更多的自由进行科研和课程改革。现在我们的科研体制是很封闭化的,一个课题立下来,我们还没有研究,就知道我们什么时候能够准时完成,完成时间两年还是三年,成果和研究报告都有了,基本上除非这个教授没有抓紧,从课题的难度上没有完不成的。
最后一点,给大学生更多的自由发展空间,大学生正是思维最活跃,最充满创造力的时代,但他们上什么课、就业等方方面面的压力使得他没有时间真正地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学术追求来得到发展。
我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现场问答
听众:现在的大学一直说校长要有自主权,现在校长权力大还是党委书记权力大?
听众:国家高教法规定了“7个自主”为什么难以落实?
听众:作为学生来讲,我们确实花费了很多的时间干这些与专业无关的事情,我们在大学前两年中对自己的定位不明确,自己真正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没有真正形成,作为高校的管理者和教育者来说,如何真正引导这些大学生定位自己呢?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呢?
刘济良:很多学生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发展。现在我们学校选课,很多学生在一年级所有公共课选完,最后的学年就考证考研,因为他必须要考虑就业的问题。另外,学生就业职业规划指导这个课程在我们学校也开了,不知道成效怎么样,这个应该让学生来规划自己的人生。
第二个问题,党委书记主要是负责政治方向、组织建设,比如干部的任命,而校长主要是办学,学校有一个常委会,还有党校联席会,大的发展问题在这个会议上讨论。
第三个问题,教育部的愿望是好的,但害怕我们弄乱了,中国的教育就是一抓就死,一放就乱,这就面临着这么一个矛盾。从上面来讲,可能放的时机还不够成熟,需要进一步规范,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自觉性,进一步提升学校本身的品位,我想这可能有一个过程。
刘济良:河南大学教务处处长